探寻南孔圣地 感知有礼衢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践行习总书记所提出的“文化自信”这一观点与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当代青年在“全球化”的特殊背景下,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019年7月1日上午,社会实践团前往衢州市孔氏家庙参观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感受儒家文化两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深层内涵,感知孔氏宗祠作为儒教文化的象征所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当日中午,赴衢州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衢州市孔氏家庙举办了第一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时代青年的创新思想,开展了“让传统走入镜头”《孔子讲信》古装剧拍摄、“让古曲奏出时尚”古典诗词弹唱演奏、“让经典回响耳畔”《礼运大同篇》古文朗诵活动,探寻了南孔圣地,感受了最有礼城市的风采。
让传统走入镜头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历经时间的沉淀,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生生不息,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许多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技和工艺的不断演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而儒学文化被认为是中国最长寿、最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以民为本”、“仁者爱人”等思想传统,在中国上下数千年中总是被历代朝君所看重,即使是在如今*与当代际环境中,儒学文化依然是国家运行与人们相处的指路明灯。
基于此,建工学院赴衢州暑期社会实践团联系了当地著名学府衢州学院,带着从衢州学院“南孔剧社”借用的古装和准备好的拍摄仪器来到衢州市孔氏家庙思鲁阁前,通过解读大型电视剧《孔子讲信》中关于“仁”“义”“信”的内容,分配角色,重新演绎了这一经典的历史片段。剧中,孔子讲解了古汉字“信”的组成与意义,利用实际例子向子路、颜回等弟子讲解其中的深意,并听取了子贡对“信”这一字的独要见解。无论是剧中扮演角色的团队成员,或是在旁好奇观看的游客,都对儒家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儒学文化的浓厚兴趣。
让古曲奏出时尚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歌的世界。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古典诗词的演奏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为了更好地表现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诗词的美好,建工学院赴衢州社会实践团将民谣吉他带到了衢州市著名建筑衢州古城墙旁,团队成员在吉他的背景声下合唱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古典诗词,这一活动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广泛关注。
当地居民对这一活动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他们认为,通过青年大学生将我国的古典诗词进行传唱,这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这一活动的举办十分有意义,效果也非常好。当地的很多居民随着团队成员的歌声也一起加入到了传唱的行列中,美妙的歌声以当地居民的阵阵掌声落下帷幕。
让经典回响耳畔
大同社会,是孔子所提倡的理想阶段。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是孔子所提倡的品质性格。人与人相处讲信修睦,互不欺骗,是孔子所提倡的相处之道。为了让儒家文化、南孔文化焕发出时代感,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实践团还特意安排了古曲吉他弹奏和古文集体朗诵的活动。
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古曲《枫叶城》弹出了属于吉他的独特旋律,同时,伴随着吉他的声音,团队成员集体朗诵了孔氏家庙的经典古文《礼运大同篇》,用浑厚的声音,刚正的字句描绘出了一幅*的理想山河图。同时,还结合浙江理工大学“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将儒家文化与浙江理工大学的百年求索路相结合,歌颂青春,歌颂未来。
历史的车轮不停的转,但是对于文化的信仰与传承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对文化自信特别的进行了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儒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像孔氏家庙这样宗祠类建筑的传播;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离不开我们现当代青年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始终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不断努力创新,一起传承中华传统,共建自信的文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