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1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刘淑清发布于:2019-08-24 23:58:36

今天是社会实践的第一天。

大赛开始前的抽签,我们抽到了代表党建文化的新兴村。党建文化本来是一个比较难做的主题,加之我们抽到的设计地块又相比其他地块来说小了一半,村内又给我们增加了一个小场地,使得整体十分零碎,不好规划。我们本以为庭院设计是普通民居的前后院,未成想新兴村是一个早在七八十年代就规划的方方正正的一个村落,村内的地块是旧民房拆出的,基本分布在中心街两旁,是以公共绿地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庭院”的服务性质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们前期因此有一些头痛。

设计阶段真正开始是我们匆忙结束了上海实习之后,6月30日从上海直奔台州开始驻村。6 月 30 日晚,是我们在上金村度过的第一个晚上。我们的对接村干部是村委委员丁莲君。丁委员从我们开幕式那天下午的现场调研到我们驻村对接,都做了无微不至的安排,接我们到村里,然后安排床铺,送来蚊香、打火机还有衣架,事事周到,有求必应。虽然住宿条件并不理想,一个房间里十几张的上下床,但好在有空调不会热醒,我们也就安心住下了。

匆匆收拾后,我们赶紧跑到二楼会议室里,研读乡村振兴相关文件,讨论接下去几日的调研计划和规划步骤。在查询研读了临海市、沿江镇域、村域等上位规划方向和规划成果后,我们对基地有了新的认知,并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个村的未来建设发展方向,究竟应该倾向城还是乡?村内的自有资源和内在生产力究竟如何?上金村未来的可持续产业方向究竟是什么?村里的赵氏古螺丝井、师姑坪、老屋基地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今后能否有机会重焕价值?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摇摆在小庭院空间的小尺度和整个村落发展变迁及今后产业方向的发展目标上。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师生,我们坚守“地球修理工”的基本职业操守— —基于场地精神,生态价值、人文意识三位一体的可持续景观设计原则。 因此,我们将会在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微观尺度上展开深入细致的景观认知和分析,然后进行构思和酝酿庭院设计创意。

 

第二天早上起来,从四楼窗口瞥见远处云蒸霞蔚的山峰和田地,回归土地的亲切感和安全感油然升起。接着就是几日的走村调研,寻找可利用的废弃材料以及解析这里的风土人情。最终,我们决定深入挖掘村内的一方千年古井——螺丝井的内涵。井,从来代表的都是多数人记忆里的一个符号——故乡印记。井,既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用来寄托乡愁产业的井,也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彰显本村的党建文化的井。“乡愁源于螺丝井,产业孕育田园间”就是我们本次设计的主要理念。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以“乡愁”带动“产业”,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而我们最需要做的,除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满足村民们的日常需求,就是要帮助他们留住乡愁,引导他们认识乡愁、发展乡愁。加之我们之前所做的国创项目的立项,是与康养有关的,综合考虑到村中村民的需求,我们抓住未来社区养老服务的大趋势,打造了一个具有乡村特色的康养花园。这样既融入了社区概念,又保留了公共庭院的性质,也把党建文化融合在了其中。

确定主题是容易,可是推敲方案的确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调研完之后就是没日没夜的画图,加之7月3日就要交上方案初稿,实践非常紧张,草稿纸画了快一卷出去,才大致定了方案,我真的从没有画过那么多个稿子。未曾想在村里整地的时候,又在地块整出了没有办法拆除的地梁,导致地形又有所变化,方案又要重画,加上领导时不时要来视察,我们还要准备汇报,那段时间不知道看了多少个山头的黎明。好在最后我们全都克服了,不会施工图就现学,最后才有一个像模像样可施工的方案。

这段时间很感谢照顾我们生活起居的周阿姨,会每天为我们烧好水、整理好桌子,给我们送烤土豆解馋。村里的伙食也是非常之好,每顿都是十个菜。有着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也才能更好的继续下去。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