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起大学生对国学教育的重视,响应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合璧的趋势,增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同时了解目前国学在大学课堂的处境以及了解大学生对于国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接受意愿,并了解国学进入大学课堂的障碍,我们团队决定对高校学生进行国学知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接受医院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在回收了问卷并进行了访谈之后,我们开始分析数据,撰写报告。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大学中关于国学知识、传统文化都接触不多。仅有7%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学、传统文化不重要或者无所谓,没必要传承,然而却有54%的人认为国学和传统文化固然重要,然而自己并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结合访谈,我们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把接触国学和传统文化作为课程任务去完成,会感到有压力,对于国学也多数只是愿意接触、了解、认识。虽然如此,调查仍显示80%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大学中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教育有缺陷和漏洞,并不满意,仍有可以改进、完善之处。在关于让国学知识融入课堂的意愿调查和访谈中,他们更倾向于增加更多、更有趣的国学、传统文化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或者在教材选择和授课过程中选择以趣味性形式出现的相关知识,比如案例故事分析、影视片段等的方式。我们认为不仅仅可以用前两种方式让大学生更易于接触国学和传统文化用以传承,也可以通过降低其他课程的比重,比如对于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可以降低高数等学分、课时比重,降低难度,新增设语文的课程。由于调查和访谈显示多数人对学习这方面知识不积极的原因集中于负担重,比如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要求的背诵、记忆的压力。在调整权重后,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变得更轻松、有趣,培养文化自信。
传承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种,从诗词大会,到古风歌曲和汉服,再到各种申遗,层出不穷的活动和形式都在一点一点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但是和垃圾分类一样,光靠宣传和人们的自觉是不够的,垃圾分类在各高校让大学生先去实践,文化自信或许也能通过同样的方式,从高校学生入手,慢慢让社会中所有人意识到中国的国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构筑了我们代代相传承的价值观。习*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并非锦上添花,而是发展的不竭之源。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