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鲁迅给我的感觉都是面容严肃、言辞犀利的形象。择一个心理感受的对比,鲁迅的笔就像是泼妇的嘴,绝不饶人。从呐喊、彷徨、狂人日记,我从随着众流囫囵吞枣的读阅过,而今我能记住的除了人血馒头的恐怖印象,所剩余的也就是鲁迅这个作者名了。而今我因声誉而去拜读之时,觉得我对鲁迅的认识,实在是为世人所误导至深。让我对他加深认知还是《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每一次看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都从里面看懂更多东西,现在再看,也是终于明白它为何可以被称为“经典”了。
第一次看《朝花夕拾》,还是初中,是被我的语文老师拽着读的,那时我还小,实在看不明白这些,甚至于发生反感,看了一回就绝不会再看第二回的,每一页都是急速急速翻过去,文章讲了什么,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现在再阅读,我发现我好像看懂了。他不仅仅是在严厉地抨击、无情地批判、辛辣地讽刺,鲁迅文笔犀利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并未失去凡人所应有的情怀。
以前前阅读和现在阅读,对《朝花夕拾》的解读多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流逝,贴附在文字上面的那些花花绿绿的标签都会随风剥落,文学作品中与人性最接近的那一部分才是永恒的。鲁迅的文章多出出现在课本中,但那时的我还看不懂,可能我这一次的阅读可能依旧没能读懂。
《朝花夕拾》是“经典”,即使现在读不懂,之后也可能读明白吧。
最后,但愿我有读懂的那一天。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