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4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胡一斐发布于:2020-08-17 15:59:34
(以下是我写的稿子,提前写好用于拍摄视频) 蚕丝之乡无锡丝业发达,客商云集,“丝码头”声名远播。上世纪初,民族工商业风起云涌,凭借上海开埠机遇,以周舜卿、薛南溟为代表的锡城缫丝企业家图“实业救国”之梦,经三十余年励志奋进,将无锡丝厂总数,蚕丝产量、品质和出口地位推至国内榜首,无锡亦因此勇立世界潮头,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丝都”。 丝业博物馆以无锡南长区永泰丝厂原有建筑为基础,建成了中国丝业博物馆。中国丝业博物馆全景展示了百年无锡乃至中国丝绸业发展走过的辉煌历程。据介绍,种桑养蚕很早就是无锡农村的主要副业。1929年全国厂丝出口4724担,无锡就占28%,居全国首位。无锡人创下的真丝品牌驰誉海内外。随着历史的兴衰,无锡丝绸业的发展逐步转型。 中国丝业博物馆分设丝绸王国、百年辉煌、丝织茧摩、印染服饰、表演展销等五个展区。在设计及布展中采用原汁原味表现手法,复原室内场景,再现永泰丝厂与“丝都”历史风采,见证无锡在中国丝业历史上承前启后的角色。它位于古运河上的大公桥堍,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该馆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在原永泰丝厂旧址基础上建成,占地约25亩,建筑面积约5700余平方米,由五幢民国时期、西式风格建筑构成。展厅分为四个区域——序馆,展现中国丝业的历史,突出无锡“丝都”的影响;制丝馆,重点介绍无锡丝业发展的兴衰;绢纺印染针织馆,展现丝织行业及其产品的特色;珍宝馆,展现富有价值的丝织珍宝。 丝业博物馆,不仅为清明桥古运河景区增添亮丽风景,也为中外游客走进无锡,了解历史,见证中国民族工商业自强不息发展的足迹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 这里,是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的交相辉映之处,百业兴盛、声名远播,是对那段流金岁月的最佳诠释。千百年已过,历史将一颗颗宛若明珠的遗迹散落在这片土地上,伴随着古运河的涛声,静静诉说着那些令人引以为傲的繁华故事。 展品故事 弘扬时代精神,传播丝绸文化。大家好,我是某某某,来自江苏xx,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中国丝业博物馆门口。 作为江南“绸都”,无锡是中国编丝织绸的基地。今天我将带大家走入馆中,了解丝绸的文化、领略丝绸的魅力。 我们现在身后的展品,是明代的红织金妆花奔兔纱。这种红织金妆花奔兔纱,当初出土了整整20匹。纱为红地,上有织金奔兔纹,兔子的嘴里衔着灵芝,背上还背着灵芝,在流云中奔行,整个体态灵动活泼。兔口衔灵芝,奔驰于行云之中,生动活泼,背负灵芝托。第一排托内承团鹤,第三排托内承无极纹(阴阳鱼形);第二、第四两排兔在奔驰中又回首相顾,灵芝托内承一“卍”字。花纹图案,每四排一个循环。奔兔、灵芝托全部用扁金线织出,团鹤用黑、白、绿三色彩绒,无极纹用红、绿、墨绿三色,卍字用红、蓝二色,均以扁金绞边。 妆花: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丝织品种,妆花原本指用各色彩纬在织机上挖织起花,后来引申为所有在地纬之外另加彩妆或加金而成的重纬多彩纹织物,此种工艺应用到不同质地上,又衍生出众多名目,如妆花缎、妆花绸、妆花罗等。“妆花”始见于明代的《天水冰山录》。该书记载严嵩抄家的大批丝织物中,有很多“妆花”名目的丝织物,如“妆花缎”、“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妆花锦”等等。“妆花”织物有加织金线的,也有不加织金线的。 明清时期的妆花织物,在织造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织物品种丰富多样,织工精细。其纹饰图案多选取寓意吉祥如意的花卉、翎毛、鱼虫、走兽、祥云、八仙、八宝等;色彩以红、黄、蓝、白、黑、绿、紫等为基本色,并用晕色法配色,色调浓艳鲜亮,绚丽而协调。 遗憾的是,现如今大多织法已经失传,目前仅只有“妆花缎”一种流传下来,这种工艺至今不能被机器替代。但在另一方面,当今流行的汉服种类里,明制的妆花马面裙有着很高的热度,妆花工艺制作的汉服受到很多汉服爱好者的追捧,现代汉服配色和图案符合现代审美的同时,也继承了很多丝绸工艺和古汉服的形制。 本次介绍的妆花,只是众多丝绸工艺之一,但短短的几段对妆花的介绍,便已能让人感受到其色调之丰富绚丽,图案之华丽灵动。丝绸文化历经千年时间,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几千年前,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 历经千年岁月沉淀,古朴典雅的丝绸成为了悠久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学习丝绸知识、弘扬丝路精神、传承丝绸文明,为丝绸代言,成为有卓越学识、时代担当的丝绸代言人!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