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赛博朋克裸线外露凌乱都市,也不是传统科幻小说白墙仪表理性秩序,弗兰克·赫伯特的设定较为悲观,先进的科技并没有阻止社会结构发生退化。就像一些奇幻小说里,此处的无垠星际也是由一个帝国、诸多封建邦国和纵贯社会层面的公会行会所统治的。将星际间的庞大政权命名为帝国的,《沙丘》虽为翘首却也并非独一无二。其他的力作如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脍炙人口的《星球大战》无数太空歌剧都要在剧情的核心制造一个产生敬畏的核心。但它们更多地将帝国这个称谓置于一个银幕的远景里,而《沙丘》则看似不经意却缜密地设定了这个庞大体系的所有制结构和运作秩序。《沙丘》的这个“帝国”与其他帝国不同的是,它不是引申意义的“帝国”,不是简单的一个名号唤作皇帝的中央集权的称谓,而是大胆采用“封建社会-帝统之国”这个原本的意思。
《基地》帝国的核心川坨,有明显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痕迹。前帝国在内战中的崩溃,后文提及川佗的重建和庞大废墟中耕作的农民,简直就是拜占庭的重新建立,人口锐减,庞大的城墙下农人在喂鸡;沙丘中的*星则可以视为拜占庭和奥斯曼的混合体,煞有其事的拜占庭政治倾轧,诡计连篇的皇室权谋,加上半北欧卫队半奥斯曼苏丹耶尼塞利新军的沙督卡军团,而基于交通隔断,统治触角薄弱的分权现状,这个帝国又有神圣罗马帝国诸选侯斗争的影子。仅存的前文明教派遗存是“奥兰治”(某些版本翻译为橘圣经……)圣经的基督教,和自诩为“真逊尼”传承的沙丘土著弗雷曼人信仰,同为*教,作者就理所当然地设定了一个弥赛亚救世主的角色。虽然在宗教层面作者的设定有点武断,让道教、佛教乃至什叶派统统灭亡,人物的设定却颇有亮点,伊如兰公主是拜占庭著名女史家安娜·科穆宁娜公主的完美复刻,哈肯尼家族有西方人眼中俄罗斯沙皇狂野贪婪的印象,而保罗本人则可视为伊斯兰教的封印使者穆罕默德的再现,虽然比吉特女子修会和沙丘土著都遵循着类似什叶派的“历代伊玛目-马赫迪救主”的情节设定,但作者却特意注明这是“真逊尼”的,让人感觉……实在是时过境迁吖。
《沙丘》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世界观的独树一帜。快餐电影《星球大战》有象征性的元老院、执政官以及取而代之的皇帝,但那种架构空泛、低效而不切实际,很难想象它是如何寿享千年,一夕崩溃还被众人怀念立志恢复;《沙丘》正视现实,是科技带来的便利使政体进步而非科技本身。这就如同马车驰道的农业帝国被铁路铺就的工业共和国取代,工业共和国也会被信息瞬发即至的互联网全球化取代。但当人类活动的地域由单一的地球扩展到宇宙星云,无尽的黑暗真空将再度成为难以逾越的沟通障碍。低效的资料流通使自产自销的小范围自然经济复苏,而这种经济现状依托的就是原始的封建体制,那些公国和王国就在各个殖民地上成立了,并自然而然地忘记了曾经民主自由的历史。在更高效的运载方式普及之前,宇航公会将作为中世纪的威尼斯-热那亚船队,将十字军们载到圣地厮杀,公爵和男爵们为封地星球搏杀,掠取荣耀和财物,皇帝坐收渔利,维持均势平衡并从中获利。而这种秩序偶尔会被一些突发的变量影响,反映在过去就是那些农业时代但依然辉煌的横跨三洲大帝国,反映在未来则是保罗这样的强势人物达到一定程度的大一统,但这种大一统是脆弱的,短暂的,直到新技术黎明来临前,它都会如洋面之上几处岛礁,不过沧海一粟也。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