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教科书,关于生存和生活,关于自强和斗争,关于友情和爱情,关于包容和忠贞,很多都能从书中找出解答。看到太多关于斯佳丽勇敢坚强的说辞,不是想特立独行,我理解斯佳丽,包括她的骄纵和自私,是因为了解她所遭遇的一切,但是也并不想赞赏她的勇敢或者坚强。
的确,面对生活,她是一名战士。我佩服她的不妥协,从她驾着马车带着身怀六甲的媚兰穿过火光和炮弹回到塔拉的那个夜晚,从她决意即使靠自己双手也要重建故土的那刻开始。她直面困境,不屈不挠,浑身上下闪耀着无法攫取的精力和胆量。那时候,她的勇敢她的坚强以及她对金钱的渴望,都是那么刚刚好的,那是一种蓬勃兴旺的可爱精神。但到后来,当她过于纠结于精明计算和生意得失时就不那么可爱了,事实上,可以说近乎于势利自私、贪慕虚荣、金钱至上、疏于亲情了,她那么执意的一路向北,直至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她的勇敢坚强,她的敢爱敢恨,一部分是源自她与生俱来的爱尔兰血统,更大部分的原因,是生活所迫,是战争、贫困、饥饿、苦难,使她不得不现实。是很勇敢,是很坚强,但不足以放大成为我们看待她的所有,起码我认为用这样的纯褒义词来形容是有失偏颇的,她后期体现出来的品性是富于争议性的,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我宁愿选择"实事求是"这样的中性词。面对感情,她是无知的。她结过三次婚,却没有真正读懂感情,我不忍心说她是一个情商为0的傻瓜,也许只能像瑞特说的那样,感情方面,她还只是一个孩子。怎么不是呢,只有孩子才会永远吵着要一双美丽剔透的水晶鞋即使最后那并不适合自己;只有孩子气的行为才会仅因一次和旧情人头脑发热的谈话就急忙回家和丈夫划清界线以示忠贞;也只有孩子气才会以为一句对不起就能补偿多年来的过错和伤害,即使那是曲终人散已成定局。
而书中最完美最具包容性的两个人物:梅勒妮,一个看似文弱却可以为她随时提刀而战甚至对抗全世界的始终忠诚的朋友;瑞特,一个完全了解她也倾尽所有疼爱她包容她的男人——前者,她看不起甚至有点厌恶,后者,她心安理得享有却任意糟践他的爱。当践踏和伤害累积到一个点,再深刻的爱也是会消磨殆尽的。瑞特多么可怜,你永远也无法战胜她年少时的梦中情人,因为那是住在她心里的一个编织出来的美丽的梦,而你又怎么会打得败一个梦呢,而她,被梦境遮蔽了双眼又怎么看得清真实的世界。直到在同一天她失掉了他们的时候,她才终于清醒,只不过一切为时已晚。就像Rhett最后说的那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瑞特总是这样简单又直接的说出事实。
那句被很多人当做座右铭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出现在全文的最末时,我感悟到的并非什么激励人心的力量,如果说在面临过去任何一次苦难时,她时常把这句话作为法宝勉励自己然后熬过来了,那么这一次,我却仿佛嗅出了一丝无奈:有什么办法呢,今天这么艰难,等明天再说吧。自此以后没有阿什利遮住视线,世界会在她眼前更加清晰,只是在失掉了一切宝贵的东西之后,她能得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吗。
但是幸好,她是一个战士啊,一个不妥协的战士。她还年轻,作者给了她太庞大的生活经历以至于我们忘了她其实才二十八岁,明天还有很多种可能性,所以其实她也算幸运,如果我们当中的芸芸众生能在二十八岁就真正懂得了这些,那么人生也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