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红色书籍,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动推荐108本红色书单,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并撰写读后感。
作品形式:文字
作品字数不少于800字。
要求:作品为读书心得;作品标题要紧扣活动主题,作品内容与文章标题相符,言之有物,感悟深刻,给人以启迪;作品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层次分明,段落整齐,逻辑性强,语言通顺,富有文采;作品自留底稿。
通过阅读红色书籍,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动推荐108本红色书单,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并撰写读后感。
作品形式:文字
作品字数不少于800字。
要求:作品为读书心得;作品标题要紧扣活动主题,作品内容与文章标题相符,言之有物,感悟深刻,给人以启迪;作品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层次分明,段落整齐,逻辑性强,语言通顺,富有文采;作品自留底稿。
《红岩》读后感
读完罗广斌和杨益言同志用血泪铸成的英雄史诗,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1948年,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垂死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
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换来的一步步前进,都是为了重庆乃至全国的解放,即使前路布满荆棘,血流成河,也无法阻挡解放的步伐,胜利的步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借竹子赞美了顽强执着的品质,也是对红岩精神的一种解读。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于谦的这首诗诠释了江姐等地下党员的珍贵品质。这种品质不仅在当时珍贵,在现在亦是如此。2020年的疫情来的迅猛,面对口罩,医疗人员的短缺,一批批志愿者,医生,护士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守住家园,驱赶病毒,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几十年前的地下党员为了人民的解放坚持不懈,视死如归;几十年后的今天,医护人员为了人民的健康坚持不懈,不畏艰险。
《红岩》 让我更加了解战争和革命。它们不只是我所认为的将一腔热血投入到战场去那么简单。挣扎、反抗和斗争都是伴随着无穷的黑暗,而黑暗则需要人们用光明,用信仰去驱散。新中国就是这样可爱的人建立的,一路前行,却始终不忘初心,只因他们坚守信仰。有了希望,就不会有对苦难的抱怨;有了信仰,一切就都有了意义。
今天,我们坚守信仰,不忘初心,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面对疫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们要相信:“只要春天还在,我们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这场无硝烟的战役我们一定会赢。
《红色家书》读后感
革命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死,重于泰山。先烈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他们的血性和坚韧,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守护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我选择红色家书作为我红色阅读经典的原因。
该书收录多位革命烈士的家书,其中包括平常家信、狱中信函、遗书等。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革命烈士在当年是怎样的信念,阅读这些书信彷佛经历一场革命的洗礼。
尤其是徐包野烈士的遗言,让我深受感动。其中“你我失去一人之生命,或许可以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一个小时;万千同仁牺牲生命,则理想之国近在咫尺。”1935年春天,许包野因叛徒出卖在南京英勇就义,年仅35岁。我重读烈士的遗言,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他早年留学欧洲,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在白色恐怖中坚持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在长期与家人分别的过程中,许包野鸿雁传书,倾诉衷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英烈们,哪个不是血肉之躯,谁人没有父母亲友?一封封红色家书里,自然流淌出的“情”最是平实、感人。这种“情”,首先是朴实无华的亲情、心心相映的爱情、相互砥砺的友情;这种“情”,也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一腔爱国志、拳拳报国情;这种“情”,更是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绝不背叛信仰的凛然大义、一片赤诚。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成为我们今天重温红色记忆、记取不变初心的一个重要线索。
读其字、知其事,感其情、念其人。英烈们留下的红色家书,是中国革命史中特别令人荡气回肠的重要篇章,也是党史学习教育中值得用心诵读和感悟的生动教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重新捧读红色家书,就是要让目光穿越百年“赶考”的艰辛历程,知所从来、明其将往;就是要让内心在感悟先辈的接续奋斗、奋斗牺牲中接受洗礼,坚定初心、勇毅前行;就是要让灵魂在重温英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中自我净化,拒腐防变、永葆活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
“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天,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其中红军长征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顾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进犯华北的事实,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调动了100万大军进攻红军根据地,但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抛弃“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战略,与敌人拼消耗,使红军遭受惨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党中央决定,红军撤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是个奇迹。红军穿越草地的途中,很多战士陷入泥潭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一个战士知道自己上不来了,就摘下背上的枪,用力扔给战友,这是一种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了,只得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纵横十四个省,跨越了万水千山,最后胜利会师陕甘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这是一次难忘的战斗,更是一次胜利的战斗——红军了不起!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想想红军战士远征,让我想到那时候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每天吃的都是野菜和草根,上面只撒了一层薄薄的麦粉。现在再想想我们,天天不愁穿,也不愁吃,我们不能在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如果没有长征取得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这一代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以红军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当然,这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捕精神。
《红色家书》读后感
一封封感人肺腑的书信,一段段刻苦铭心的的文字,是前辈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后人的教导,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的感受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微信的年代,亲人的感情只能依靠书信来交流。可见,在那个布满硝烟的年代,一封家书有多么珍贵。
人们都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但其实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有亲朋好友,他们一旦参加革命工作成为革命者后,就不能在家尽孝了。一打个十几年的仗,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别离了,可他们最终还是舍小家为大家。
感恩铭记,不忘初心。先烈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人们不在水深火热中,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把宝贵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把满腔热血洒遍中华大地。“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这是王孝锡英勇就义前写给父母的遗书,时年25岁,他的一生短暂而轰烈,作为有一名大学生,他这种公而忘私,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我们应该深切的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感恩他们的无私奉献。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黄埔军校参观的时候就看到了赵一曼同志写给三岁嗷嗷待哺的儿子。“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殷殷嘱托,字字锥心,句句刻骨。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位英勇的战士,这封家书是满满的寄托,是一位母亲的希望。
革命先烈们视死如归的情怀令我的内心肃然起敬。从家书中一句句肺腑之言,忠诚之志里,我感受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坚持和贯彻的崇高理念和目标,也对我们所要走的道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一封封红色家书,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唯有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优的作风,更好的行为来约束自己。然后创造更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