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嵊泗铸新篇,非遗精粹星火传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魏鑫钰发布于:2021-08-21 23:00:33

7月13日上午,为深刻认识东海渔场的核心——嵊泗列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丰厚与瑰丽,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会的返乡实践团成员前往舟山市嵊泗列岛探寻独特的海岛非遗文化,感悟海乡渔村的创造与传承精神。

团队成员前往了嵊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门扉打开,映入眼帘的是萃集一堂的非遗精品,是独具舟山韵味的非遗文化盛宴。首先吸引我的是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名单——诞生于波峰浪尖的嵊泗渔歌。嵊泗渔歌中字里行间无不传达着嵊泗渔家人旺盛生命力,书写了一部会唱歌的渔家历史,是一块会说话的活化石。嵊泗渔歌清脆悠扬的曲调,饱含生命力的歌词,无不显现着渔家人日夜不歇的奋斗。同样卓越的是生于大海的渔家印记——嵊泗渔民画,每一幅渔民画都诉说着一段渔村故事。

长久的延续与传承至今,渔民画在现今也有所创新与发展。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当地渔民将嵊泗列岛薪火相传的革命故事与现代绘画技术相结合,用一幅又一幅渔民画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美好祝愿。渔民画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助力一系列旅游产业链的打造,在传承渔村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同步发展。“用剪纸说话,说老百姓都听得懂的语言。 ”嵊泗的海洋剪纸打破传统的静态剪纸形态,可谓妙趣横生。使船只、海面与渔民、海鱼们有了别具一格的动态之美。它同时还借鉴了外地套色剪纸做法,使得剪纸更加绚丽多彩,艺术效果斐然。

现如今,剪纸也已成为嵊泗在渔歌、渔民画之外的一张全新文化名片。源于生产实践的渔绳结,是舟山渔民想象、思维与物质观的综合产物,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渔绳结在长久以来传承中,逐渐被赋予了美的底蕴,并以它多姿的形态,展现出一种质朴而独特的美感。成为了独具历史韵味与现代特色的海岛工艺品。嵊泗的渔民服饰制作技艺地域性风格独特,诞生于海岛艰苦的劳动生产条件与地理环境,深刻地体现了“上承吴越古风,下创列岛特色”。在展馆的出口处,特别展示了一位又一位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他们永远跟党走,传承发扬红色精神,勇担历史使命。

  蘸海作画,靠海而歌,领略了如今嵊泗独特的海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穿梭历史,仿佛也听见了一代代人守护与传承的渔村之歌。非遗固然博大精深,但我们若不肩负使命担当,历史瑰宝们也会黯然失色,在岁月中湮灭。激发非遗活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型指明航标,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绽放时代光彩。

点赞 (1)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