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谈到,2-4层都是少年宫。那一天我们被分配到其中一层的图书室,负责维护秩序(防止孩子意外走失和误将图书携带至室外)和整理书架的工作。图书室内大人小孩坐在一起安安静静地看书是一种岁月静好的模样。形单影只的家长是在等待孩子下课(少年宫内所设的乐理、舞蹈课等等),其中一些在交流讨论孩子的情况互相取取经,带着小孩的家长则在孩子身边陪伴阅读,时而为其答疑解惑。整理书籍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现在的少儿读物已经与我印象中的大不相同:不少全英文和双语版,涉猎的范围也很广,除了常见的故事类,还有探索*类、地理类、旅游类等等。我们常说时代更迭、日新月异,今天我在儿童书籍的多样性上切实地体会到了。
恰逢党群服务中心在进行“红色之旅”的展览,我们后来便又去展馆帮忙。东区的展览名字是“物见”。关于它的含义我是从当时带班级来观展的一个领队老师口里听到的。
学生:为什么是“物见”?
老师:“物”是什么意思?
学生:物品。
老师:对,那“见”呢?
学生:看见。
老师:是啊,物品看见,通过物品让我们看见,让我们看见什么?看见一个时代,看见这个时代蕴含的精神,也是这些物品背后的意义。
我们在展馆负责维护秩序,提醒小朋友不要用手触摸展品,一旦发现及时制止。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在关于数字化信息化的展区站了很久的小朋友,看得非常认真。我偶然间听到他的喃喃自语好像在说这个展品的陈词为什么贴反了。后来我再次回忆起那个领队老师的话才体会到,展览的物品将现在与遥远的过去相联系,拨开岁月蒙蒙的灰尘使我们得以看见历史的痕迹,产生情感的瞬间碰撞,然后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我想这就是红色之旅的意义所在。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