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浙江美术馆进行实地调研。为迎接建党百年,浙江美术馆内开展了两个特色展览《锦绣钱塘》和《星驰潮涌》。
浙江美术馆作为艺术馆,进行展出的是艺术家们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画作,如版画、素描、水彩、油画。高质量的画作让游客在了解党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精神得到满足,眼睛也得到了了充分的享受。此外,小组成员发现还有由专业漫画家创作的漫画作品,作为年轻人喜欢的艺术形式,漫画作品的展出让年轻人们愿意主动去靠近、了解一个个画面背后隐藏着的闪耀的历史故事。
在浙江美术馆“星驰潮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特展”内部有一台机器,游客可以自主选择背景,然后在镜头前停留一段时间,就可以一张获得独一无二的相片。
美术馆内设置有一个暗室,暗室内有多个投影设备,可以在四面墙和地板上投出画面,星辰会在墙面上升起,脚下会有海浪拍打而来,在视觉上完美呈现特展主题“星驰潮涌”,给游客带去前所未有的震撼体验。
在调研团队的采访中发现,不少青年游客因被展览多样化的形式、生动的照片画面、新颖的新媒体技术所吸引,有的甚至从外省远道而来感受红色展览文化,了解杭州党建历史;或是少年宫组织少年队伍,亲身感受杭州美术馆集人民才华的红色画展。
杭州美术馆内丰富的展览形式,则有利于开展孩童或者青少年家庭的红色文化教育。当下许多红色教育场馆虽内容全面、氛围浓厚,但普遍具有形式单一、文义深奥的弊端,难以被青少年或孩童所理解接受。
红色教育从少年做起,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在年龄尚青之时感受红色文化、红色氛围,了解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是一项基础家庭教育,但气氛过于严肃的场合并不适合孩童和少年与其产生共鸣和消化理解。因此,形式丰富的红色展览活动或是场馆中添加的“照片打卡”等趣味设施会大大增加青少年对于红色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提高接受度,这一形式有助于家长带着年龄较小的孩童寓教于乐,同时也有利于青少年感受红色文化。年轻化、新媒体化的红色教育场所会大大增加被家庭教育选择的机会,增加红色教育的可触及性和普遍性。
傍晚,团队成员从浙江美术馆离开,结束了此次社会实践原定全部展厅的参观行程,团队成员总结了各种不同展厅的红色文化展之后,发现当下党史展览的展览形式越发多元化,不只局限于图文以及实物展示,更注重融合智能化设备向观展者进行演示。数字展厅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相对年轻化的观众群体,有利于互动设计的融入,多元化的传播手段能够合理调动观众的多方感官,从而时党史教育的信息传播更为有效。
当下大众对红色文化教育有刻板印象,认为党史教育大多是陈列橱窗内的历史物品、讲解员对历史进行讲解的形式,展陈形式有些单调,无法吸引到年轻的受众群体,这也直接导致青年无法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我们团队通过对以上展厅进行参观学习,发现杭州博物馆通过增强“自我动手、自我体验”的受众参与感,收获了年轻人的心。红色教育应当转变“一味输出”的固有观念,要适当地邀请大众参与到教育传播的过程中来,形成传承文化的闭合回路,使红色文化能在广泛的年轻群体中传承下去。
每一座博物馆和每一所红色教育馆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展方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展馆属性特色,例如浙江美术馆在纪念建党一百周年时着重突出用不同绘画手法的绘画作品来进行展陈,弱化了一百年历程中的时间线和具体事件,这符合美术馆本身的文化属性,使展览在馆内不会显得突兀。在红色教育馆中,则可以将百年风雨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时间脉络具体梳理,真正做到大而全的信息传播,使观展者能够“一站式信息普及”,方便家长教育小朋友,也便于企业进行党建活动。
团队成员:陶晨燕、蒋珂、李陆依、方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