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百年红色记忆队(一)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李羽佳发布于:2021-07-11 19:34:44
研学路线:台州府城墙(紫阳街)→杨哲商故居→临海市博物馆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重温革命光荣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先烈同游历史,与同辈共勉爱党之情,2021年7月11日,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浙江省临海市台州,我们的社会实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观临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弘扬“爱国勤廉”精神为主线,以台州府城墙为长轴,辅以郭凤韶烈士纪念馆、杨哲商故居等教育点组成。 7月11号上午,实践小分队来到调研的第一站——台州府城墙。“何处淬吴钩?雉堞巍巍枕碧流。恰似龙蟠环北固,山头,雄镇东南第一楼。敌忾众同仇,砌筑金汤有远谋。浴血抗倭传九捷,悠悠,剑气英明万古流。”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根据史料记载,它始建于东晋,扩建于隋唐,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全长6000米,是临海城市的标志,也是古城风云历史的缩影。 临海一带因背靠高峻险峰、面向滔滔灵江,向来是浙江东部极为重要的防御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但也常受洪水的侵害。历史上的台州府城墙曾遭受过多次拆毁、重建与修缮,直到元时才因其利于防御水患得以重用,到了明时,随着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到来,临海一带的古城墙才最终成型,逐渐发挥其军事防御与防洪的双重效用。抗倭英雄戚继光在临海创造了抗倭史上“九战九捷”的奇迹,这与台州府城墙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戚继光与当时的台州知府谭子理携手将侵犯台州的*击退。戚继光在这里独创的城上有台,台上有楼的“双层敌台”的军事防御设施,开启了营造长城敌台的先河。台州府城墙选址考究,设计精巧,包含了墙体、城门、城楼、瓮城、护城河、敌台、垛口等多个要素,分基本与核心两大主体防御单元,不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具备创新、缜密的城防系统。 随着后来的不断的重建与修复,我们今天所见的台州府城墙现存仍有5000余米,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古城墙,它以卓越的技术和形式革新推动了中国城防建筑防洪和军事功能的完善,是博物馆一般的存在,非常具有研究价值。2012年台州府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一部分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台州府城墙婉美北方的长城,虽然没有北方万里长城的气魄,但不失雄伟和先人保护家园的智慧,在这里更感受到以前*侵占的惨痛记忆,城墙更多的意义是让后人知道危机意识,永远不要再被其他国家侵略。 1911年夏末,杨哲商与王文庆等人在临海建立台州革命联络机关——台州国民尚武会。武昌起义成功后,王文庆在上海专函召杨哲商赴沪筹划沪杭起义。到上海后,接受制造*的任务,夜以继日用土法制作*,并参加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的战斗。上海、杭州相继光复后,革命党人组织江浙联军进攻南京,*需求量剧增,杨哲商等通宵达旦赶制。11月6日凌晨,因疲劳过度,操作失手,引起爆炸,当场牺牲。 杨哲商牺牲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左军校阵亡例赐恤,浙江都督汤寿潜以“手造山河”题词额赠,并和王文庆、屈映光等将烈士与陶成章、沈由智合葬于西子湖畔西泠桥,人称“三烈士墓”。1936年,屈映光、杨镇毅等在临海发起组织“杨社”,创办哲商小学,还在东湖畔仿照杭州“三烈士墓”式样,建造了杨哲商烈士墓,为家乡人民永远瞻仰和纪念。 杨哲商这般慷慨赴义的革命烈士不在少数,郭凤韶也是其中之一。郭凤韶(1911-1930)名郭问樵,化名苔若,临海市古城街道人。郭凤韶故居位于临海市诸天巷14号。17岁时,郭凤韶走出了临海,置身更广阔的革命战斗,她是临海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也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台州牺牲最早的女共产党员。 下午的博物馆之旅让实践小分队对临海市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正如风俗馆出口墙上的结束语:时光飞逝,光阴流转,多少往事化为回忆。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创造的红色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追寻红色记忆,是为了再现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中克服艰难险阻、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困境绝处逢生,在道道关隘和重重考验面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传承红色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需要更多青年行动起来,积极宣传红色精神,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把红色精神潜移默化成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和灵魂。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