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音乐

用户头像
来自武夷学院-郑紫萱发布于:2021-06-20 22:49:05
1、音乐织体和演唱形式 单声部民歌数量较多,壮、苗、侗、瑶、畲、高山等少数民族有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民歌,汉族某些劳动号子中也有领、和相叠的多声部织体。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领和结合等形式,其中以独唱居多。领和结合的形式主要出现在号子、田秧山歌以及部分舞歌中0。 其中有的是徒歌形式(如大部分山歌、号子和小调中的儿歌、摇儿歌、谣曲等),有的仅有锣鼓伴奏(一部分田秧山歌、劳动号子和舞歌),有的有旋律乐器伴奏(如小调中的时调、舞歌等)。 2、节拍 大体有自由节拍和规整节拍两种。前者多见于山歌和部分儿歌、吟唱调,后者多见于小调和号子。此外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初步规整化的节拍,大多见于小调中的谣曲和一部分谣唱性的山歌。在哈萨克、藏等少数民族民歌中,有自由与规整两种节拍的复合形态。 规整节拍中,以2/4、4/4等居多,3/8、3/4、6/8拍和混合复节拍如5/8、7/8等,以及更多变化的复杂节拍都可见到。在有些少数民族民歌中,节拍不仅成为歌种的特征,而且成为该民族民歌的鲜明标志,如朝鲜族、维吾尔族民歌等。 3、音阶、调式 最常见的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五声性(即以五声为基音)七声音阶。有些地区有构成这一地区民间音乐独特风格色彩的特殊音阶。如陕西北部和中部有清角音和清羽音构成的七声音阶(当地戏曲曲艺艺人称为“苦音”调式)。湖南中部、东部地区有以微升徵和微升商音装饰的特殊音阶。此外,有些少数民族民歌还有自己独特的调式音阶。在汉族民歌中,徵调式最多,宫调式、羽调式次之,商调式再次之,角调式最少。 4、曲式 大多为单乐段结构,篇幅较短小,乐句与唱词句式大多相符。乐段内各结构部分大多以对称关系为基础,功能清晰。有些表演性较强的小调,常将几个不同的曲牌联缀演唱,构成二乐段的或多乐段的套曲,前者如《闹五更》,后者如《姑苏风光》(又名《大九连环》)等,它们已带有曲艺音乐的表现特点。此外,许多田秧山歌和劳动号子,由于劳动条件的需要,以致篇幅较长,结构较庞大。 5、衬词和衬腔 这是为中国民歌所常用的一种特殊的歌曲表现手段。衬词最初来自语气词、感叹词或象声词等,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当民歌的曲调发展受到一般唱词陈述的束缚时,便往往利用衬词使旋律得到更大的发挥。配唱衬词的片断叫做衬腔,衬腔有大有小,构成完整乐句的衬腔,称为“衬句”。 拓展资料: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