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乡村,文化不再是为经济振兴助力的次要方面,而是乡村振兴的初心、灵魂和方向。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齐都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做好“学习”、“活动”、“实干”三篇文章,大力挖掘镇域文化资源,弘扬齐文化、镇域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一、学习红色文化内涵,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红色文化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其中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革命优良传统等精神内涵,是乡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源泉。
(一)创新艺术形式,体味红色文化
齐都镇围绕镇域红色文化资源,创作了“渤海平原抗日先驱李人凤抗战故事连环画”并进行实地展出。以群众耳熟能详的镇域榜样人物为切入点,以直观明了的作品形式展现红色文化,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为广大群众树立标杆与榜样,引发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共鸣,使他们在接受视听艺术享受的同时体味红色文化,感受文化滋养。
(二)打造文化阵地,丰富学习平台
齐都镇大力打造“齐阅·原著书房”智能化城市书房,为群众提供党史学习类、人文类等诸多书籍的阅读服务,有效解决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公共阅读更好地融入百姓的生活,为群众主动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了有利平台。在原著书房内除了丰富的馆藏,还设置有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线下图书会等,并通过线上网络直播的新形式进一步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强化学习效果,助推文化传播。切实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好、使用好,走好文化兴村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提升乡村振兴精气神
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气象;新时代,乡村建设要有新蓝图;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有新作为。乡村振兴要以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提升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讲好红色故事,发扬传承文化基因
积极开展好“党史六进”“三级书记讲党课”等党史学习理论宣讲活动,建设一支热爱党史的高素质宣讲队伍,积极邀请优秀党校讲师到机关、村居、社区讲党课,培训镇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开展好党史宣讲,邀请老同志开展口述党史,以满足宣讲队伍学员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宣讲,在口口相传中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精神血脉。
(二)用好红色资源,革命教育深入人心
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充分利用镇内革命遗址、纪念碑等红色资源,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党史教育学习第一课”、“清明祭奠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听英雄的故事”等专项活动,让革命传统教育更接地气。结合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纪念碑、中心小学、三士冢等镇域资源,开展追寻革命先驱李人凤的足迹健步走打卡活动,追寻革命先驱奋斗足迹,利用好红色资源,在重温党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初心、不忘使命,为齐都的发展凝聚力量。
(三)发挥红色精神,为民服务排忧解困
以红色精神为引领,结合乡村振兴、全域公园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访、倾听民声,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入手,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实干兴邦发展产业,助推经济提质创增收
齐都镇致力于以文化带动发展,依托辖区内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精准定位、定向发展,以打造“一路、一馆、一园、一胡同”为主线,大力发展“夜经济”,探索“味道齐都”、“花海畅游”等文旅融合项目,打造齐都文旅融合新格局。以文化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经济效益增收。累计投资3000万元的齐文化花卉产业示范园项目,2020年营业收入700万元,接待游客25余万人,镇域文旅融合发展加速推进。齐都镇将积极配合推进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结合全镇“一路、一馆、一园、一胡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深挖资源、广开思路,突出“花海”品牌优势,沿链招商、聚合招商,拓展红色产业链条,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找到红色文化资源合理挖掘利用与乡村振兴的对接点,夯实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齐都镇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扎实开展好党史教育学习,弘扬好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内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