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平凡人的普通与伟大
和《误杀1》一样,《误杀2》也是身为普通人的父亲为了孩子在极端环境下必须做一个选择。题材本身是容易出彩的,因为它的出发点“亲情”自带力量。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孩子往往能激发他们最强大的本能与责任。所以在电影里,它制造了最尖锐的戏剧冲突——为了救回自己的孩子,一个父亲是否要自我牺牲的内心纠葛。
可是,这出对决是不公平的。因为在那个虚构的国度新曼市,普通人肖央和他的对手,力量对比太悬殊了。
肖央就是菜市场里最普通的买菜人。他的本职工作听上去挺带劲的:编剧,但其实只是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无保障人士罢了,写的剧本总是被挑剔,被要求改得更狗血。当儿子出事以后,他为了筹钱,还干起了摩的司机(就像绍兴那位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出租车司机),每天辛苦地挣三瓜两子儿。他的妻子也不过是一个补习老师,收入高不到哪里去。最后为了尽快筹齐巨额手术费,肖央只能去借高利贷。
这一家人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广大普通人的缩影。一场大病,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一夜之间陷入绝境。
这不只是在某一个国家发生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误杀2》改编自美国电影《迫在眉梢》,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同样也是付不起儿子高额医疗费用,被逼急了的父亲绑架医护人员,逼迫他们给儿子做手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美国,贫困潦倒、抗不住天价医疗费用的底层人民也不少见。所以也才有了后来美国的医疗改革,将医保覆盖率从85%提高到95%。
而在《误杀2》里,角色之间的矛盾更具有“亚洲特色”。那句流行甚广的话是怎么说来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不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才会将人逼至死角,让一个老实本份的人拿起了枪,变身为*人质的犯罪分子。
剧情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为肖央饰演的父亲担心着。他的可怜之处在于,他看不到他真正的对手,甚至在一开始,他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这让我想起村上春树在《舞!舞!舞!》里对资本的描述:“一切都是在周密的计划下进行的,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投入最大量资本的人掌握最关键的情报,攫取最丰厚的利益。如同买半旧汽车的人又踢轮胎又查看发动机一样,投入一千亿日元资本的人必然对投资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周密研究,同时搞一些幕后动作。在这一世界里什么公正云云均无任何意义。
有时甚至铤而走险。譬如,有人拒绝转卖土地。那些手持日本佩刀的恶棍攻上门来,而警察却对这类事件迟迟不予制止,因为早已有话通到警察的最高上司那里去。这甚至不算是腐败,而是一种体制,也就是所谓投资。……人们崇拜资本所具有的勃勃生机,崇拜其神话色彩,崇拜东京地价,崇拜奔驰汽车那闪闪发光的标志。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上再不存在任何神话。”
而在另一些亚洲国家,将上述内容中的“资本”换成“权力”,便是同一种通行准则。
所以当小人物肖央挟持人质、以命相搏,期望为儿子争取生命的时候,大人物在上层进行的周密计划早已通畅地暗自运行。他们掌握所有关键情报,打通了所有关系与环节,掌控所有握有关键技术的医疗人员,于是那颗属于肖央儿子的心脏,神不知鬼不觉地去了别人的胸腔。
这便是世界!如村上所说,“我们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都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善恶这一标准也已被仔细分化,被偷梁换柱。”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