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一首红色歌曲是什么?这首红歌的背后故事?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许丽婷发布于:2021-05-21 14:08:04

结合推荐的资料和你的亲身生活经历,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首红色歌曲是什么?这首红歌的背后故事?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黄海燕发布于:2021-05-21 14:33:57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因脍炙人口的歌词和铿锵有力的曲调,自诞生以来久唱不衰、延续至今。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首军歌是红二十五军在长征至卢氏境内时最先唱响并传唱开来的。8月2日,记者一行从卢氏县城驱车来到官坡镇兰草村,沿着红军当年留下的足迹,探寻这首红色歌曲的渊源及蕴藏在旋律背后的故事。 兰草村位于豫陕边界,自古以来便是通关要道,商贸发达,颇有名气。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此地,军部就驻扎在当时村里的一座关帝庙内。如今,军部旧址之处已建成一座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馆内陈列有部分红军文物及文字图片资料,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日当空,纪念馆院内翠柳低垂,格外僻静。在卢氏县委党史办党史科科长牛爱民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纪念馆,循着珍贵的历史资料,静静追寻80多年前那段硝烟往事。在一间陈列室角落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印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的展示板,它占据着小小一隅,无声地诉说着这首著名红歌与卢氏兰草的不解之缘。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诞生于鄂豫皖苏区,成熟于鄂豫陕根据地,定稿于陕北苏区。”提起这首军歌,牛爱民满含深情地说。故事追溯至1934年9月,在鄂豫皖苏区,时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秘书长的程坦将中央传达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填入《土地革命歌》的曲调,拿到鄂东北道独立团进行教唱。长征出发时,独立团的建制被打破,歌曲没能广泛传唱。 1934年12月初,正值寒冬时节,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卢氏地区,此时深山里草木凋零,一片萧瑟景象。由于行军上千公里,战士们的草鞋早已磨破,脚上满是血泡,他们或赤着脚,或随手扯下一截枯草包住脚,忍着疼痛、步履坚定地向前行进。12月7日夜,全军到达兰草一带,短暂驻扎进行修整。 一天,一名小战士顺手拿走了兰东村一家村民放在院外的草鞋,晚上村民发现草鞋不见了,一路询问来到了军部。政委吴焕先经过调查,当即决定给予小战士严厉的军纪处分。丢失草鞋的村民看小战士只有十四五岁模样,衣着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十分可怜,便向吴焕先求情,围观的群众也恳求对小战士免于处分。吴焕先思量片刻,向在场所有人讲解了纪律对革命队伍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并感谢群众对红军的关爱和支持,随后他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条灰色毛毯送给了那名小战士,同时免去了对他的处罚。 这件事引起军部领导的重视,他们连夜开会商议该如何整肃军纪。严冬的夜晚格外沉静深邃,在简陋的土坯房内,几支*映照着几位部队领导的脸庞。“我们这一路吸收了许多穷苦百姓加入军队,他们普遍年龄偏小,没有上过学,素质层次不齐。”“红军是人民的队伍,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强调纪律问题势在必行。”……领导们目光灼灼,决定以军歌的形式进行传教。第二天,军政治部秘书长程坦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补充完善,作为红二十五军军歌安排每个连队教唱。这首歌词易记、旋律简单的军歌很快在部队中传唱开来,战士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歌唱中重温纪律要求,并一路高歌走到了陕北。 1935年10月,程坦又根据中央红军写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对歌词做了进一步修改,经军团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批准,在军团编印的《红旗报》上发表,这支严明纪律的歌曲才在全国传唱开来。 如今,在纪念馆的陈列室内,隔着玻璃凝视红二十五军战士当年穿过的一双草鞋,它历经岁月磨蚀显得破旧不堪,但体现的是红二十五军艰苦朴素、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传递着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长征精神。正是秉承着这股作风与精神,红二十五军每到一地,都会积极帮助当地老百姓打倒土豪劣绅,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受到他们的拥护。在长征过程中,这支军队也创造出了四个“一”的不朽功绩: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长征中唯一一支创建了稳固根据地的工农红军;长征中唯一一支增员的工农红军;长征中唯一一支发展地方游击师的工农红军。 耳畔再次响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眼前不由地浮现出当年红二十五军战士们踏着歌声,追求革命理想与信念的情景。历史虽已远去,红二十五军留下的很多遗迹也难以追寻,但这首嘹亮的军歌象征着红二十军军魂,始终散发出永不褪色的光芒。它穿越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直伴随革命军队发展壮大,并唱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唱响在每个人的心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刘晓丹发布于:2021-05-21 14:37:09
最喜欢的一首红色歌曲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蒋介石提出的“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的说法。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曹火星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歌词中有一句话“坚持抗战六年多”,1944年大家唱这首歌时,群众自动改成了“坚持抗战七年多”,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时又变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后来,毛泽东听到这首歌时,立即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李政发布于:2021-05-21 14:51:59
最喜欢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背景故事是:1960年左右,连续3年的困难和灾害,加上国际上各种反华势力借机在政治上施压,严酷的现实赋予文艺工作者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尽快拿出一批讴歌民族气节和英雄主义气概的大作,以鼓舞民心。 担任文学编辑的张士燮觉得需要有一首歌曲来表达根据地人民送别红军时那恋恋不舍的心情,这样也可从情节结构上同第三场反“围剿”的戏衔接起来。在创作中,他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关送红军的歌词综合起来,从一送红军,一口气写完了十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郑兴婷发布于:2021-05-21 15:01:21
我喜欢听《东方红》,他的的历史源流要追溯到1943年。当时党正处于在敌后不屈不挠进行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陕西葭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一气写出一首十多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歌颂领袖和领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抗战、发展生产的功绩,表达了人民热爱和感谢伟大的党、人民领袖毛主席的朴素感情。 《移民歌》编成后,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多次在群众大会上演唱,得到广泛传播,颇受民众欢迎。当时延安文艺工作者们将此歌整理删修为三段,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陈佳宜发布于:2021-05-21 15:05:28
我最喜欢的一首红色歌曲是《松花江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严春婷发布于:2021-05-21 15:39:48
最喜欢的一首红色歌曲是《黄河大合唱》。1938年秋冬,张光年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在欣赏到中国雄奇的山川,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之后,他创作出朗诵诗《黄河吟》,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张光年仅用5天时间在春节前就创作完成了四百多行的《黄河大合唱》全部诗句,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两人共同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李丽春发布于:2021-05-21 15:48:53
我最喜欢的一首红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毛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炮兵第一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支预备炮兵部队,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10月中旬,连队召开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麻扶摇辗转反侧,浮想联翩。于是,“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的词句,便跃然纸上。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诗作为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并向全连同志作了宣讲。当时,连队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当1950年10月23日炮一师入朝时,麻扶摇所在的连队就是唱着这首歌过江的。 在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炮一师进行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就把这首诗放在他写的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修改,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的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增强了读音的脆度。当时陈伯坚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只好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陆叶发布于:2021-05-21 16:30:51
我最喜欢的红色歌曲是《南泥湾》1942年以来,南泥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吸引了许多著名人士前来参观,写了很多诗。 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的《南泥杂咏》20多首诗歌、著名诗人萧三的《我两次来到南泥湾》、诗人何其芳的散文《记王震将军》都对南泥湾垦殖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规模生产运动逐渐达到高潮。这一年,延安军民精心准备慰安用品,将艺术项目带到南泥湾,慰问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负责艺术节目的筹备工作,它认为应排演一场与第三五九旅有关的节目。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作者最终构思出一种秧歌舞蹈,名为《挑花篮》。八位女演员提着八对花篮,在幕间休息的舞台上表演。这段插曲的最后一段歌词叫做《南泥湾》。 诗人贺敬之接到为该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 秧歌舞《挑花篮》在南泥湾慰问演出中,极受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的欢迎。王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该节目的演员一一握手,并与她们合影留念。歌曲《南泥湾》就这样诞生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严春婷发布于:2021-05-21 17:48:37
最喜欢的一首红色歌曲是《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1938年秋冬,张光年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在欣赏到中国雄奇的山川,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之后,他创作出朗诵诗《黄河吟》,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张光年仅用5天时间在春节前就创作完成了四百多行的《黄河大合唱》全部诗句,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两人共同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韦佳丽发布于:2021-05-21 18:05:15
《我和我的祖国》词作者张藜、曲作者秦咏诚是辽宁大连同乡,他们都毕业于继承了延安鲁艺光辉革命传统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秦咏诚15岁就在《旅大日报》发表了处女作《抓害虫》,1948年考入大连地下党领导的关东社会教育团,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1952年他考入东北鲁艺音乐部(今沈阳音乐学院),在作曲家李劫夫和苏联专家古洛夫的悉心栽培下,秦咏诚很早就显露出卓绝的创作才华。1964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以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名震一时,那脍炙人口的旋律迄今仍响彻祖国大地。随后,他更是一鼓作气地创作出《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满怀深情望北京》等红色经典歌曲,成为继李劫夫之后,东北大地冉冉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我和我的祖国》歌词朴实大方、亲切感人,第一段以高山、河流、炊烟、村落、车辙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意象,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颂;第二段以“大海”和“浪花”为指代,连用六个排比式博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祖国和人民不可分割的血脉深情。秦咏诚赞叹道:“张藜填写的歌词与音乐形象是那么的吻合,它给旋律注入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乐思,特别是歌词语言的四声,与音乐的旋律十分贴切,毫无一点倒字之处,实在难能可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这是植根于张藜、秦咏诚心中永恒的信念,历经磨难,初心始终不改;信仰之火,点亮追梦征程。鲁迅先生有言,“创作总根于爱”。张藜、秦咏诚正是把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融入《我和我的祖国》的创作中,在新中国音乐史上谱写下不朽华章。“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李小环发布于:2021-05-21 22:23:20
《团结就是力量》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那时敌后正处于战斗最紧张、最残酷,生活最艰苦的“黎明前的黑暗”的最困难时期。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平山队由我和卢肃同志负责。我们白天工作,晚上参加当地的减租减息斗争。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剧的排练过程中,大家觉得剧情还可以,就是感到结束得有些突然,缺乏终止感。综合大家建议,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于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名曲,就这样诞生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黄思雨发布于:2021-05-22 21:59:42
《我是一个兵》。这首歌产生于解放战争后期,创作在抗美援朝初期,词作者是陆原、岳仑,曲作者是岳仑。1949年,第四野战军第46军转战南下至湖南衡山富塘镇作短暂休整时,传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驻地军民一片欢腾。欢乐之余,陆原和岳仑激动地说,军中文艺工作者要为新中国写歌曲。部队继续南下作战,陆原被任命为师文工团的文美分队长,岳仑任音乐分队长。依据解放军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的战斗历程,两人共同完成了一首歌《人民战斗员》。但是这首歌拿到部队试唱,战士们反应冷淡,说歌词没有新意。 后来,陆原和岳仑又经推敲琢磨,写出了“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两位词作者互相提示,你一句、我一句,取长补短,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了: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嘿!嘿!嘿!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 歌曲创作出来后第一次在师通讯连试唱,效果非常好。战士们说:“这支歌好听、好唱、好记,一会儿就会了。”还有的说:“唱这支歌嘛,真比改善生活吃饺子还香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罗佳佳发布于:2021-05-22 22:02:43
《保卫黄河》 这首大气磅礴的歌由光末然作词,洗星海作曲,最早的原唱是瞿弦和 1938年10月30日,受周恩来、郭沫若的派遣,光未然率领抗日演剧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壶口下游东渡黄河,奔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民主根据地。 轰鸣的壶口瀑布,黄河两岸雄起的山川,抗日军民英勇的身姿,都使光未然兴奋不已,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诗人与作曲家的心灵开始契合”,20世纪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开始孕育。 这部音乐作品就是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影响最大、人们最熟悉的是《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起伏跳跃的旋律,令人振奋的呐喊,都刻画出抗日军民的英雄形象,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外敌的民族气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张燕发布于:2021-05-22 22:20:30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字翻开“新”篇章      1943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蒋介石提出的“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的说法。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曹火星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歌词中有一句话“坚持抗战六年多”,1944年大家唱这首歌时,群众自动改成了“坚持抗战七年多”,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时又变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后来,毛泽东听到这首歌时,立即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卢书巧发布于:2021-05-22 23:15:50
《团结就是力量》 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