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后感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程亚玲发布于:2019-04-13 10:11:10
这是第四次读《红楼梦》了。第一次是小学5年级,那是买了一本删减版的《红楼》,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并未深入读懂,看着书里文字的描写,只觉得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第二次是初中,我开始试图接触原版《红楼》,然而文字繁杂,半文言半白话的语言让我似解非解。就这么懵懂地读下来,却比小学时期明白了一些,用了许久的时间理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感情线,以及部分语言对话的深层意义。比如在大太太要王熙凤帮她去向鸳鸯说一声大老爷想将她纳妾,谈妥之后,王熙凤起身欲先走,却又说要和大太太一起过老太太那边。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却体现了王熙凤的心眼多,思虑全:先走一步,若是风声透露,惊动鸳鸯,到时大太太一定会认为是自己泄露出去的,两人日后必产嫌隙…… 到了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厚厚的,包装古典的《红楼梦》,便又借走阅读,这次的语言基本已无障碍,半文言已不觉吃力,读之,觉得有些不够,又去看了一些红学家的解析红楼,不看则已,一看便觉得自己和没读过红楼一样,里面的大文章全然不知……秦可卿的身世谜,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一本本解析红楼,让我重新勾起对红楼的兴趣。 这次,再翻开了《红楼梦》品读,对里面的人物看法与以前又不相同了。以前我非要纠结的把人分成好坏,林黛玉敏感爱哭,总得*思去哄,而宝钗温柔识大体,才是最好的人选。如今想想,读《红楼梦》并不需要去纠结自己该喜欢谁该讨厌谁,这不是一本童话,而是一本可读千遍万遍的巨作。我看到了黛玉的可爱之处,她纯真可爱,心系宝玉,即便对方是个“多情公子”,也毫不责怪他一分。两人的每次吵架,只要宝玉一表情意,便立马“缴械投降”。宝钗也并不是毫无心机,她处事圆滑,不去树敌给自己惹麻烦。对于宝玉,她最初并无丝毫动心,“金玉良缘”想的是自己未来参与选秀,成为妃子,只是最后薛家出事,无法选秀,才将心思放在宝玉身上…… 《红楼梦》是一本读一遍便有一遍见解,读百遍便有百遍见解的著作,每人的看法都不相同。实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籍。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