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介绍了从清朝末期到“现在”——冯友兰前辈的现在——七八十年代,冯前辈人生的主要经历以及部分他过去的思想和他当时对未来的展望。
冯前辈被冠以“一代哲学大师”的名号真是名的其所,他的哲学研究大概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从中国传统哲学开始,一直研究到中国近代哲学、西方哲学,当真可谓贯通古今中外,贯通的同时,他也建立起了他的哲学系统——新理学。
书中介绍到,冯前辈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父辈们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冯父台异是光绪时期的进士,官至湖北崇阳县令。在父亲的引导下,冯前辈从小就培养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后来,冯父在一次办事回来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而去世,从此,冯前辈的家庭便走向困顿。他的母亲也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对他教诲颇深之人。冯前辈在书中曾言:他的母亲是他一生中最敬佩之人。冯父去世的时候,原来的师爷、一些家人欲用冯父的遗权谋取财利,冯母以一个妇人的身份坚决地与他们斗争,虽未成功,但却可知冯母的清廉。冯母为了他们兄弟姐妹的成长可谓是做足了贡献。冯前辈评价他的母亲说:甚可称为封建社会的完人。
冯前辈自小便热爱学习,在学堂里便是成绩优异,父母教诲、家事、国事无不是冯前辈学习的动力。从家教到北京大学在到哥伦比亚大学,这些事迹见证了冯前辈知识的积累。冯前辈以耄耋之年,仍旧坚持著书立作,不可谓不热爱求知思己。反观今朝,我虽衣丰食足,却无先辈追求知识之坚毅,实是我辈之不该。
《三松堂自序》是我了解文革混乱社会的开端。读这本书以前,我仅知有红卫兵这一词、知有林彪、江青之名,却不能细知他们都干了些什么。书中说,冯前辈因发表了一些言论而被捕、被批斗。以冯前辈的视角,我看到许多学者文人住进了牛棚,过起了类似于劳改犯的生活、看到了并不是所有的红卫兵都是丑恶嘴脸、看到了错误指导下党政与国家的退步。我想,当我们去接触、学习马克思哲学时,文革会是一个很突出的反面教材。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代君子校长——蔡元培,文雅学者——朱自清,以及无数为救国而孜孜求学的学生们。他们的君子之风、文雅之气、热烈之情当是我应该积极修行的,如此,方无愧于心、无愧于青春。
冯前辈近乎经历了一个世纪,《三松堂自序》是他对人生的一次总结,人事、学术的经历无不凝练其中,他在学的同时观世界,观世界的同时在总结。或许我们到达不了冯前辈的思想高度,但我们却是需要哲学去解释人生中的困惑。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