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壮剧《百色起义》中得到赓续,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也在剧中得到延续。
壮剧《百色起义》剧照。广西戏剧
壮剧《百色起义》剧照。广西戏剧院供图
3月23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有关情况,有关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到,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创作推出了一批不同门类、不同题材的舞台艺术精品。可喜的是,由广西戏剧院创作演出的壮剧《百色起义》入选其中。
壮剧《百色起义》在2018年创作上演,它以1929年的百色起义为背景,撷取其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富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域特色的壮剧表现形式,讴歌百色起义英雄人物及为中国革命付出巨大牺牲的壮乡人民,是一部传扬红色精神、呼唤当代人重建理想和信仰的舞台艺术力作,让我们在今天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广西革命历史。本剧已在广西南宁市、百色市以及北京市、福建省福州市等城市演出多场,2020年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举办的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获得广泛赞誉。
一、以革命历史的真实感创作红色剧目
百色起义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动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百色起义燃起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举起了战斗的火炬,播下了胜利的火种。
壮剧《百色起义》主创人员正是在红色精神感召下,去塑造和再现激情澎湃、生动鲜活的百色起义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传扬红色精神。他们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态度,循着百色起义革命英雄走过的足迹,深入百色起义发生地采风,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民风、文化,听当地民众讲百色起义的革命英烈故事,唱当年流传的红军山歌,看百色起义红军用过的土枪土炮、邓小平同志用过的马鞭、右江苏维埃政府旗帜等革命遗物,寻当年红军写下的山歌、传单、标语、漫画……去触摸百色起义历史的真实,寻找创作这部党史题材作品的灵感。最后,把一条清晰起伏、叙述百色起义人物内心独白与革命精神的戏剧线深深地烙在了《百色起义》之中,再现了邓小平与李明瑞、韦拔群与以韦阿婆为代表的百色乡亲、先烈灵魂与现在时空等多个百色起义的革命情景,着力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在剧目的写作方式、表达方式和演绎方式上还原和展现百色起义这段革命历史原貌,以达到戏曲文学、历史思考、人文命运这三者融合的写意性。
本剧演员也竭力在舞台表现上处理好人物关系和情节关系,在唱腔、身段、表情、动作上力求表演到位、精益求精。他们跨过时间上的隔阂,融情于人物,置身于剧情,以更好的舞台表现力给观众传递真实的人物形象、性格与情感,以革命历史的真实感演绎《百色起义》,努力还原百色起义的历史情境。
二、以英雄人物的形象感塑造红色群体
壮剧《百色起义》是一部以群体式英雄人物为主要角色的舞台艺术作品,塑造的是以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俞作豫、韦拔群、雷经天、陈豪人、李谦、陈洪涛等百色起义革命前辈和英烈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群体。因此,在人物刻画上,本剧主创团队从百色起义的历史事件和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准确地把握住百色起义各主要历史节点的人物关系,着重从行为、行动、情感、思 想、经历上塑造出一个百色起义英雄人物群体,并以邓小平这一人物角色为代表贯穿全剧,刻画了这一英雄人物群体的心理变化、情感触动、内心世界与革命行为。
在剧中,还设置了英烈灵魂与现实世界进行时空对话,形成了灵魂与现实、性格与情感的人物形象对比,让这个英雄人物群体以现实的亲近感和形象感出现在观众眼前,与观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观众印象中呈现舍生忘死、救国救民的红色人物群体和精神境界。
三、以中西融合的音乐感表达红色思想
中西音乐融合是壮剧《百色起义》的一个艺术特征。本剧在音乐表现上采用了广西壮族色彩和百色地域特征的壮剧音乐,如采花调、高腔、“呀哈嗨”腔以及当地流传的山歌、红军革命歌曲,以壮剧音乐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来表现百色起义的英雄壮举,传扬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也唤起观众对广西壮族文化的认知。同时,本剧将壮族特色乐器马骨胡及其演奏员搬上舞台,担任剧中人物角色,融入剧情表演之中,在剧中参与叙事、进行独奏、与乐队伴奏,以一种独特的舞台音乐表达方式,叙述剧情,诉说剧中人物的情感、思想及内心独白。此外,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加入了法国《马赛曲》、捷克《念故乡》等一些西方音乐元素,含蓄而抒情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具体运用、指导百色起义革命行为的思想内涵,直接而叙事性地表现了百色起义革命英雄人物的思想情感与矛盾冲突,烘托出具有革命震撼感的红色氛围。在换场换景之间,本剧还使用马骨胡变奏式地间奏《马赛曲》《念故乡》的旋律小节,加强了中西音乐运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起到了壮剧音乐与西方音乐糅合交错的衔接作用,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交织和剧情承接。
《百色起义》中壮剧与交响、叙事与抒情相糅合的音乐表达方式,溢出一种壮剧舞台表达方式的音乐美,在音乐情景渲染与音响效果应用上较有层次感,凸显了本剧演绎党史题材剧目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个性,也扩大了壮剧舞台艺术的音乐表现力。
四、以符合观众的审美感传播红色精神
壮剧《百色起义》除在壮剧艺术表现上力求完美,还力求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本剧在舞台表现内容、表达需求、结构方式和表现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以具有百色地域特色的舞台场景和群众通俗易懂的壮剧语汇演绎百色起义,讲述广西红色故事,传扬广西红色精神,把正确的艺术观、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史诗般的舞台呈现与广西民族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地处理了《百色起义》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音乐节奏和舞台节奏,塑造和讴歌了百色起义的英雄人物群体,在舞台效果上扩大了壮剧舞台艺术的表现力,运用了叙事流畅、激情饱满的舞台造型、景观营造和视觉冲击,与剧中表现的革命英雄人物形成呼应。在舞台灯光编排上,加强了剧情表现的氛围渲染和艺术色彩的变化,强化了人物表现的感情化和细节化,以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观赏趣味来吸引更多的青年观众观看,以舞台艺术作品特有的传播方式凝神聚魂、育人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壮剧《百色起义》中得到赓续,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也在剧中得到延续。《百色起义》燃烧着象征革命的希望之火,显示出“红旗漫卷西风”的革命力量,让观众立体、直观、形象地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感受党史折射出的精神力量,铸牢自身的思想信念,使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