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钧(1896—1930年),字元湛,化名陈湘源、陈沿源,*金桥镇金桥村(原四川省金灵乡楠木滩干湾)人。因眉清目秀,常戴一副近视眼镜,故熟悉的人大多亲切地称呼他“陈眼镜”。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底至1930年4月,担任中共涪陵特别行动委员会委员;1930年3月3日,在领导涪陵起义时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直至壮烈牺牲。1959年8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陈治钧同志为革命烈士。
一、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陈治钧年少时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活泼开朗,这为他日后从事革命斗争、团结带领群众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陈治钧是家中独子,父亲陈泽波多年从事私塾教育,书香家庭,为陈治钧的读书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陈治钧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启蒙读物,进入其他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由于勤奋好学,成绩出色,陈治钧顺利进入綦江高等小学堂继续学习。在学校期间,陈治钧博览群书,尤喜读意境深远、思想深刻的古典文学。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长期熏陶下,陈治钧的世界观渐渐形成,写作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为他后来得心应手地从事各种犀利公文写作、鞭挞黑暗与丑恶,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綦江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陈治钧学习刻苦,后以优良的成绩被保送到位于重庆的川东师范学堂(后更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读书。在重庆读书期间,陈治钧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在完成好学业的同时,广泛涉猎阅读进步书刊,在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他年轻的思想日趋进步。
一天早晨,陈治钧同往常一样来到长江边散步,一曲歌声从远处长江中的小船上传了过来:“天上刮大风,浓雾锁江面,没有米下锅,妻儿挨饥寒,撒网捕鱼虾,只为换口饭……”歌声伤感悲凉,大雾迷茫浓酽。陈治钧被歌声触动,心中不快的他渐渐眉头紧锁起来。就在这时,一个年少的乞丐走过来,向陈治钧诉说起他悲苦的身世:父亲被拉去当兵死了,母亲也得病去世了,现在留下他和妹妹相依为命。他们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他乞求陈治钧施舍他点钱财来买吃的。同情兄妹俩遭遇的陈治钧正打算掏钱给乞丐,却尴尬地发现自己出门忘了带钱。正在他无所适从的时候,一个人走过来帮助陈治钧化解了尴尬——那人拿了钱给乞丐,叫他赶快去买吃的,乞丐一阵感谢后走了。
此人正是陈治钧熟悉的邱校长——他以正直和善良赢得众多学生的爱戴。
陈治钧深有感触地说:“刚才这兄妹一家人的遭遇实在让人心酸,令人同情。现在全国民不聊生,可各地的官员们仍旧横征暴敛,作威作福,不管百姓死活。目前中国之黑暗萎靡和腐败贪婪,看不到任何一线希望,只有通过一场巨大的革命才能改变这不公正的世道,这个文明古国才有光明的前景……”
邱校长称赞陈治钧说:“你没有辜负学校的培养,身为学生而志向远大,身在学校而心怀穷苦大众,只要继续努力,将来一定成为国家有用之人才。”二人就时事和国家前途问题兴味盎然地谈论了许久才离开江边。
陈治钧从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应友人之邀请前往川东边防军作文书工作,继任川东道尹公署科员。此时,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平和与安宁被打破了,居心叵测的四川军阀为争夺利益大打出手,一时间,金戈铁马,硝烟弥漫,土匪兴起,官员贪婪,民生凋敝……这景象是何等的衰败与黯然!1922年,深感“国事不可为”的陈治钧愤然离开重庆返回了綦江。
富有正义感的陈治钧返回家乡后,凭借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县团练局谋得参事一职。不久,他参加了进步青年组织的綦江青年砥砺会,常和中共地下党员邹进贤等人一起,阅读进步书刊,畅谈人生理想,评论时事政治,抨击社会的黑暗腐朽,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发表对国家前景和走向的看法。每每这时,陈治钧热血奔涌,神采飞扬,对这个古老的国度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革命思想的引领下,陈治钧进步明显,继而响应綦江青年砥砺会的号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参加了反帝、反封建、反捐役、反贪污的各项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斗争中,陈治钧亲自镌刻蜡纸油印传单和宣传品,撰写辛辣的战斗檄文,对社会的不公、国家的黑暗、封建军阀的横征暴敛、贪官污吏敲诈勒索、地方豪绅鱼肉乡民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嘲讽。陈治钧长期追求进步与理想,终于迎来了生命中重要的时刻。
1924年,邹进贤从成都高等蚕业学校毕业返回家乡,卓有成效地开展一系列党的工作:开办平民教育,团结进步青年,传播革命理想,从优秀的青年中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在邹进贤的培养和自身努力下,陈治钧、胡尧钦等人从綦江青年砥砺会脱颖而出,被慧眼识珠的邹进贤发展入了团。1925年1月,全体团员在古南镇万寿亭开会,按照章程规定,经过表决通过,成立了隶属于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领导的县支部。邹进贤担任支部书记,胡尧钦担任组织委员,陈治钧担任宣传委员。
1925年,陈治钧担任了区公所位于蒲河的七区区长,为了广泛了解农村群众的疾苦,宣传自己的主张和见解,陈治钧凡事亲力亲为,而且打破惯例不坐滑竿、不带随从。陈治钧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许和敬重,群众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