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丨青年*的志气

用户头像
来自淮南师范学院-陈雪慧发布于:2021-12-04 19:03:13
争志气,矢志不移求真理 志气即力求达到一定目的的决心和勇气。青年*既有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又有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决心和勇气。从1910年至1920年,青年*十年磨一剑,历尽艰辛,矢志不移,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共产主义。 走出韶山,立志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02年至1910年,*在韶山的私塾里断断续续读过六年“孔夫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1910年秋,青年*走出韶山冲,来到东山小学,开启了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在东山小学,青年*“就像土*进了洋学堂”,大开眼界。他开始接触到维新派的思想,对康有为、梁启超非常崇拜。由于他的基础很好,学习很用功,半年就基本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老师的推荐下,于1911年春,考进了位于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在湘乡省中,青年*的收获很大,初步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参加了湖南新军,准备上战场为国效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政局逐步稳定下来,*认为当兵的任务完成了,又想回到学校继续深造。 走进一师,树立教育救国理想。1912年,青年*先后报考了警察学校、制肥皂的工业学校、法政学校,但都没去读,后面考进了湖南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是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所学校多数课程都用英文讲授,*基本上没学过英语,感到吃不消,只读了一个月就退学了。不久,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读了半年,他发现这所学校的课程过于浅显,感觉在校学习不如自学的效率高。于是,放暑假时,他又自动退学了,到湖南省图书馆自学了半年。父亲知道后,认为他不务正业,责令他要上学就要报考正规学校,否则断绝他的生活来源。1913年春,经过认真思考,*认为自己最适合教书,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于是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春,四师合并于一师。在一师,青年*一共学习了五年半,他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一师期间他的政治思想开始形成,并且获得了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 走到北京,确立共产主义信仰。1918年6月,*从一师顺利毕业。此时,他已从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有知识有才华的新青年,但是对于如何救国,尚未形成明确的主张。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源自两次北京之行。第一次北京之行是1918年8月至次年3月,目的是办理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事宜。他利用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助理员的机会,阅读了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旁听了陈独秀等北大知名教授的讲座,从而对社会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思想上有了新的进步。1919年4月回到长沙后,组织了长沙的学生运动声援五四运动,并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主张。第二次北京之行是1919年12月至次年4月,目的是发动首都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这段时间,他认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于1920年夏从思想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从此他的理想信念就没有动摇过。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淮南师范学院-朱思璇发布于:2021-12-04 21:28:53
致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淮南师范学院-胡馨蕊发布于:2021-12-04 22:24:10
了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淮南师范学院-许秀娟发布于:2021-12-05 12:10:20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