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好转,一步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我们这个小镇也和全国一样,历经了这一段由穷到富的难忘历程。
一、穿着的变化
计划经济时,人们穿的衣服,大多灰兰白三色。四个兜的中山服、军干服。热天能穿一件短袖白衬衫,也算是很“操”的操哥了。女装也十分简朴,在农村,几乎找不到一人穿裙装的。衣裤普遍是打着补丁,甚至补丁重补丁。衣服补丁最多的是肩,裤子补丁最多的坐的那一方及膝盖部分。衣料洗得褪色,仍是舍不得丢弃的。一般人常是十年难添置一件新衣服。大人穿旧的衣服,剪去损坏部份,东拼西凑又改成小孩的服装,凑合一下又是几年。
冬天,穿着自制的棉袄,一件棉袄常常穿十多年还在穿。棉花往往成了板状,棉疙瘩硬硬的,依然用它御寒。穿在身上冷冰冰的。出门裹着袖筒,冷来缩着颈项,勾着背。就这样,打发着一年复一年的严冬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