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教育】说一说你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法规。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共7章84条,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从“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古训,到今天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再到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从这样的意义来理解,习总书记“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论断振聋发聩、意义深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抓实抓好“头等大事”关系发展全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世界局势非常复杂:不同社会制度之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与地区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环境来看,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生态等领域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内安全研究中心教授马振超认为,我们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发生合流和叠加效应,也可能发生诱导和联动效应。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要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
教育部编制国家安全教材编审指南,明确各学段教材编审原则。在大学现有相关课程中丰富和充实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组织编写高校国家安全专门教材。组织修订中小学相关教材,语文、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要强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教育,充分体现国家安全意识。开展优秀国家安全教育教材相关评选和奖励。
《国家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央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任务,建立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制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保障作出了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安排,为构建和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提供了完整的框架,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和制度支撑。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确保国家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我们要坚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习近平指出,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正在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时刻面对各种风险考验和重大挑战。这既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成为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自觉维护者。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Day)是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节日。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0年4月7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今年活动主题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年7月1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2014年11月1日)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2017年11月22日)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2018年4月27日修正)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年4月29日修订)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2014年1月17日)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2017年11月4日修正)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年4月27日修正)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2017年9月1日)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部分)(2017年11月4日修正)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1月22日)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国家安全知识两点:
1.什么是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个领域对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
2020年4月7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今年活动主题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2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
我们的文化安全既不是文化锁国、限制言论自由,也不是我们不再对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我们要继续开展平等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中华文明,给全人类做贡献。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人口占世界六分之一,批准和加入了关于这些新型领域的一些国际公约,中国有权也有义务履行公约义务,对这些领域进行探索开发,造福全人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有权依法保障自身的相关活动、资产和人员的安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进行国家安全教育,首先要统一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甄别不同信息的能力,并引导青少年关注国内外时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1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和核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法规。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此前的国家安全法于1993年制定,规定国家安全机关的职权和以反间谍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已难以适应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需要,于2014年11月1日被废止,其大部分内容进入新反间谍法。新的国家安全法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共7章84条,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把国家安全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是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性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目前,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正在形成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稳定休戚相关。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种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复杂。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也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取向。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统一,走共同安全道路。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意识是指公民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方面所应具备的观念和总和,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法纪观念、敌情观念、保密观念、安全防范观念等。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