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其“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必须科学把握大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做到循序渐进,实现各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
大学阶段:将“内化”转为“践行”
大学生已进入成年阶段,身心发展已基本成熟,认知能力发展的进一步完善促使其不断思考自我与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普遍渴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应以“问题式融入”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增强使命担当。首先,以专题的形式突出历史主题。应以“知识点+案例”式的特定专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其次,以社会调查增强历史认知。教育应以现实社会生活为依托,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鲜活的时代话题,使党史教育更有温度,更具感召力。可进行主题多样的调查实践活动,使党史教育更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和解读水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涵养“心系家国、致力复兴”的情怀。第三,以志愿服务践行使命担当。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到基层社区、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等机构开展志愿服务的指导,组织学生以分散或团队合作的形式,利用实践活动巩固党史理论学习,实现个人的认知、感悟与践行的有机衔接,激励大学生自觉将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融入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把自身价值的彰显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党史教育由“真知”到“内化”,再到“践行”的过渡。
点赞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