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很多跨文化交际的例子
点赞 (1)
回复
我们身体的器官在各个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象征的意义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比如说眼睛,中国文化对眼睛的认知主要体现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认知;而在欧美和阿拉伯国家,主要的认知则是“不要轻易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再比如说我们平时喜欢冲别人比划的“OK”的手势,在中国,它表示我们完成任务,问题解决或者答应了别人的请求等;而在美国则表示很好、很棒以及完全理解某事的意思;而在日本这一手势指的是钱的意思。
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老师上课时很少自己讲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作报告。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王兰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不适应,轮到她作报告时她经常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老师和同学总是盯着她的眼睛看她。在讨论时她的美国同学经常要提出问题,甚至和她争论。这让她觉得她的美国同学对她有敌意,很不友好。
剪刀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V 字是英文和法文(胜利)的第一个字母。最初发生在奥地利,比利时及法国,经过了英国人的鼓励,便普及与全欧。欧洲沦陷区的民众,把大写字母 V 字写在墙上,以表示其爱国心。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手背朝外比出 V 手势,就相当于比中指或者骂人。据说,2 个手指的致意是起源于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扬言要砍掉所有英国人射箭的手指头,结果最后英国大胜,因此摆出手指来炫耀自己是完好无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