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英二】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传播?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妍发布于:2020-04-12 15:34:40

“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 所谓传播,是-种创造、修改、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所谓文化,则是按照某种方式互动、创造某种互动的方式。某一类传播变得相对稳定后,表现出某种文化与社会结构,形成文化意义的分享和文化创造形式,也就是形成了一个或大或小的文化圈。在传播过程中,文化圈会不断延伸、扩展,与其他文化圈发生交流关系,形成创造、修改、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 文化是一种互动性的存在,是按照某种观念的互动,也是为了改造某种观念的互动。这种按照某些观念的互动往往通向文化认同,但是无论在文化内部,或是在文化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之间,都存在着文化竞争关系,或者说一种文化认同的产生也为自身设定了多元对话与交流关系。于是,文化必定会走向文化适应,即不同文化群体交往时文化特征的变化,从而形成为了改造观念的互动。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跨文化传播在渠道上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跨文化传播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文化是具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的,我们习惯于通过提升所属文化群体的价值来提升自我的价值。当我们不愿意反思自身的文化价值,并自主地丧失文化反省能力时,会导致个体间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排斥而无法实现有意义的信息交流。除了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还有刻板印象、偏见、歧视也构成了对跨文化传播的阻碍。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昕蓓发布于:2020-04-12 15:42:06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书籍、民俗、文化意识以及社会文化信息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金铭发布于:2020-04-12 15:48:42
跨文化交际可以培养我们对不同的文化积极理解的态度 以尊重平等的眼光看待文化差异,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对方从而做到客观的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和沟通技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玺茜发布于:2020-04-12 16:00:25
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中实现的,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但交际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都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雅茜发布于:2020-04-12 17:07:00
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是生活习俗和语言行为的差异,也包括个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 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功能。在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教育文化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更是反映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学校作为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爱国情感、传统美德和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公民,培养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应设立多元化教学方向,设立欧美国家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等多学科课程,教育和引导学生多视角、多方位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知识,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开展以交际语言教学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广泛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习俗等知识,拓宽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盘明萍发布于:2020-04-12 23:11:01
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由于各国的文化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无论是表层的语言、礼仪,还是中层次的建筑、饮食、礼仪或者处于核心层次的民族价值观、思维等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烨发布于:2020-04-13 15:43:04
人的自由天性总是使人突破地域性的交流,即便深知交流是没有保障的冒险,尝尽思乡怀亲的痛苦,也要为拓展自由交流空间而不顾一切。在某种意义上讲,自由天性成就了人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人因为多元文化与多元交流而具有了通向自由的可能性。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交流史的历史性转折,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普遍发展带来了各民族的普遍交往,并把人们推到了一种可能的历史场景之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跨地域、跨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有助于开放自我、开放社会,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需要的满足。当然,这是被资本控制的普遍交往,资本使得社会交换成为互动的普遍形式,并进一步加速社会流动和分化,以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的名义界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以“科学”的种族主义名义界定种族支配权力关系,以理性主义的名义界定社会分层,制造符合资本效益最大化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社会流动性增强,另一方面是种族之间、民族之间、群体之间、阶级之间的冲突频繁爆发,如何把人从交流的困境中救出就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 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过程,它使人们从文化转向跨文化,一路与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东方主义话语理论、文化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相互激荡,有时也与全球化同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宁发布于:2020-04-14 19:38:16
首先是要知道文化的差异,比如关于文化的洋葱模型,从里到外,依次为服饰、食品、语言,价值观、信念,信仰。 了解了不同文化间的区别以后就要加以比较,找出区别。 其次要分清场合、对象等。 当然语言是重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尊敬和理解。因为要知道文化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雅茜发布于:2020-04-14 21:03:33
中国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却扩大了文化冲突,中国如何与他者交流,如何理解他者又如何被他者所理解,如何与他者进行价值观对话,如何与他者建立信任关系,如何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这些都成了极为迫切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内部面临更多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如何化解冲突,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新生代农民等弱势群体的“交流贫困”,如何重建群体间的信任关系,如何面对媒介化社会的“失联”现象,如何在陌生人社会里重建人的交流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