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对应方式有感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邹云霓发布于:2020-04-22 11:25:44

如果没有健康,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物质上再怎么富足,对于人们来说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微博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频繁使用的平台,时间不同热度也不同,当有一天,我打开微博时首页的第一条微博内容深深地刺痛了我,截止317日,我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殉职人数达329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种行业,有党员,有群众,他们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不顾自己安危,在春节中舍小家为大家,为战胜疫情自始至终站在阻击战最前线。截止49日,全球除中国外确诊病例为14.4万人。

在这次疫情中,中国全力地进行防疫,用壮士断腕的毅然决心对武汉进行封城,按下了暂停键遏制疫情蔓延,为抗击疫情赢得了时间。这样的牺牲,这样的魄力使得中国凭“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负起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铸就中国速度。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迅速响应,各地医务工作者纷纷驰援湖北,医疗生活物资及时补给,人民军队闻令而动,线上线下捐助此起彼伏,一场分秒必争的全民动员在中国大地生动上演,跑出了史无前例、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聚人民之力,和衷共济,凝聚中国力量。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力量”。

与病魔较量,不论生死,构筑中国精神。举国各地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冲锋在前,每个人都是战士,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共同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防护墙”,彰显了“中国精神”。

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的有限,但是我们能在有限能做到的贡献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我们的系里,17级郑巧和18级的杨楚微两位同学积极参与到志愿者的服务中去。作为杨楚微的同班同学和室友,我对她的事情更加了解。

他们先是从早晨起床就已经开始“全副武装”了,不带绒毛的衣裤,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护目镜,志愿帽和背心,还少不了随身携带的酒精喷雾。对进出的所有人员进行登记排查和体温监测,对社区所有人员挨家挨户的进行信息登记和询问近期活动、家乡地址、有无拜年聚餐等等,给家里没有口罩和消毒液的居民进行物资发配。工作中,偶尔也有民警和社区管委会前来巡逻和调查,岗位边上设有服务站,提供口罩和消毒液,还有食物和水提供给志愿者,下雨天就在站内值守。晚上下岗前会有人来接替岗位,走之前需要上报一天的人员信息,再次测量自己的体温,对服务站进行室内全面消毒。而这种促使她长时间坚持志愿者服务的是她的家属亲戚很多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大家互相鼓励,凭己之力共同接受疫情挑战。

        工作过程中也有遇到检测温度人员出现发热的情况,虽没有接触但也是会有紧张,但是她的党员爸爸激励她:如果你一心为国家,即使今天叫你堵上性命又如何?你今天查到他就避免了更多的人因为他而可能发生的感染。父亲的话给了她很大的鼓励,所以再一次地坚定了她参与工作的决心。她同时也说,更值得学习的是那些逆行入疫区的医护人员,看到他们奋不顾身地为抗疫奉献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坐以待毙,我们作为大学生,正值青壮年,就更应该在国家有难之时挺身而出。防疫志愿工作既能响应国家号召又能保护社区安全两全其美,能为社会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总比在家无所事事好,而且假期延长时间充裕,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学校在疫情期间也是积极组织了有关疫情的各项活动,比如团日活动,海报宣传,严禁返航通知,辅导员老师的监督健康打卡……

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学校还是个人,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与疫情相斗争,中国人民的团结负责给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好好地上了一课“你能打倒一小部分人,但你绝对无法打倒团结一心的中国精神。”

中国速度,是天生不向灾难低头的倔强;中国力量,源于每一个为挽救生命拼搏的人;中国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病为人民生命健康做出有力保障,为早日复工打下了厚实基础,为实现小康目标保驾护航。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