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第十四周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陈晓霞发布于:2021-06-10 10:46:07
什么是反向作用?请举例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方展翔发布于:2021-06-10 10:50:33
力的相互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赖俊辉发布于:2021-06-10 10:54:16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哈姆雷特是弗洛伊德定义反向作用的一个例证。当哈姆雷特的妈妈看完演出的一幕,对哈姆雷特说“我认为,这个女士确实*得太厉害了”。当一个人感受到不可接受的、无意识的“邪恶的”冲动时,为了避免焦虑,人们表现的行为是本我真实欲望的反面。安娜指出,这些行为通常被夸大甚至是强迫,采取表面的、完全没有本我真实欲望的态度和行为来阻止焦虑。除非本我和自我的冲突以某种方式解决,否则,反向作用倾向于快速表现,并通常成为个体人格的永久的部分。举这样一个例子,再想一想刚才那个丈夫,他不知不觉地想得到别的女人,如果他是用反向作用而不是用投射来防止焦虑,那么他会变得过度殷勤地对待他的妻子,并送她礼物,宣布他忠贞不移的爱情。另一个例子来自于最近被称为“痛击同性恋”(gay bashing)的恼人的暴力*新闻报道。按照弗洛伊德学派的解释,一个在无意识中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可能会有这种攻击或打击同性恋的极端反向的行为,以回避他们真实的欲望和与此相连的焦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王博发布于:2021-06-10 10:54:29
跑步机,将人移动而地面不动改变为人不动而地面移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梁思远发布于:2021-06-10 10:55:02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哈姆雷特是弗洛伊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陈晓霞发布于:2021-06-10 10:57:40
反向作用也称矫枉过正,个体对内心难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欲望冲动夸张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本我的某种冲动被超我所抑制,自我认为这种冲动也不会为现实所接受,于是自我决定把这种冲动以相反的外在方式表现出来,以释放这种冲动,减轻焦虑。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外在行为与情感表现,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方向的。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朱炯跃发布于:2021-06-10 10:57:41
跑步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陈晓霞发布于:2021-06-10 10:57:52
反向机制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在生活上之适应;但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独,过度使用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制被过度使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陈晓霞发布于:2021-06-10 10:58:20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反向形成”,意思是:把自己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或满足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直白点说就是:口是心非,心里想的和做的正好相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沈廷攀发布于:2021-06-10 11:01:39
反向作用(也称反向形成),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里提出,反向作用是精神防御机制的一种,指个人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行动来控制内心的焦虑。跑步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李雨过发布于:2021-06-10 11:05:13
我认为反向作用(也称反向形成),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里提出,反向作用是精神防御机制的一种,指个人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行动来控制内心的焦虑。例如跑步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黄灿宗发布于:2021-06-10 11:56:17
专家指出,这些行为通常被夸大甚至是强迫,采取表面的、完全没有本我真实欲望的态度和行为来阻止焦虑。除非本我和自我的冲突以某种方式解决,否则,反向作用倾向于快速表现,并通常成为个体人格的永久的部分。举这样一个例子,再想一想刚才那个丈夫,他不知不觉地想得到别的女人,如果他是用反向作用而不是用投射来防止焦虑,那么他会变得过度殷勤地对待他的妻子,并送她礼物,宣布他忠贞不移的爱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