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二班5月31日思修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文豪发布于:2017-05-31 14:37:29
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请各班班长根据主题拟订题目组织同学讨论,注意请同学们在回帖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方便老师统计考核。 格式:班级+姓名+学号+内容 本次讨论计入平时成绩,请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点赞 (1) 回复
1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孙庆琳发布于:2017-05-31 14:58:30

国贸二班 孙庆琳 1642227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思想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了保障,思想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文怡发布于:2017-05-31 14:58:38

国贸2班  张文怡     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请各班班长根据主题拟订题目组织同学讨论,注意请同学们在回帖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方便老师统计考核。 格式:班级+姓名+学号+内容 本次讨论计入平时成绩,请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闫婷发布于:2017-05-31 14:58:38
16国贸2 王闫婷 1642202 封建社会的人治也是因为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在于人民,而仅仅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的统治次序,[2]而弥补其不足。老百姓的得失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的仁慈。所以封建社会人治和法治是互补的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柳发布于:2017-05-31 14:58:41

国贸二 1642238  杨柳道德是法律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时期,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样,由人制定的法律必然不能完全反映自然法,即我所定义的道德。越来越趋近于道德的实然道德永远是法律的价值追求,引导着法律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珮宜发布于:2017-05-31 14:58:46
16国贸2 1642235 赵珮宜 古代法家推崇法治,就是假定人性本恶,必须通过强力手段来治理国家,这很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秀芳发布于:2017-05-31 14:59:08

国贸2胡秀芳1642226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文怡发布于:2017-05-31 14:59:15

国贸2班   张文怡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慧雪发布于:2017-05-31 14:59:21

国贸2胡慧雪1642223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闫婷发布于:2017-05-31 14:59:24
16国贸2 王闫婷 1642202 要避免法律和人类社会主客体地位颠倒的情况发生。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和对法律制度的深刻反思。因此执法者执法过程中,不仅要熟记法律制度还要深谙法律的基本精神,如:“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正气、匡扶正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柳发布于:2017-05-31 14:59:49

国贸二 1642238  杨柳  法律赋予道德以力量。道德本身是没有强制力的,而在道德基础上产生的法律有强制力。法律将一些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范畴,这时,这些规范依然是道德,但已经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封怡发布于:2017-05-31 14:59:57

16国贸2班 1642203 封怡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文怡发布于:2017-05-31 15:00:06

国贸2班   张文怡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补充,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法律所没有或难以涉及的地方,社会主义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珮宜发布于:2017-05-31 15:00:12
16国贸2 1642235 赵珮宜 道德说到底也就是约定俗成的事,没有一定的惩戒,那这肯定是不行的,法律才是最有效的约束手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慧雪发布于:2017-05-31 15:00:12

国贸2胡慧雪1642223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慧雪发布于:2017-05-31 15:00:44

国贸2 胡慧雪1642223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彭皓珍发布于:2017-05-31 15:00:47

国贸2班  彭皓珍  1642236

法律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国家维系生存发展以及和谐建设的重要方式,在关键时候起一个强制性的管理依据。而道德是不固定的,他体现的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素质与文化,如果人人都有高尚的道德那么法律就微不足道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柳发布于:2017-05-31 15:00:48

国贸二  1642238  杨柳 法律使道德得以具体化。道德是抽象的人类规范,法律则是一种明确而具体的人类规范。法律通过将一些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从而使道德具体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文怡发布于:2017-05-31 15:00:52

国贸2班   张文怡

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具体地说,一是通过教育和教化,将法治观念和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加强多层次的普法宣传教育;二是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增加面向基层的法律服务供给,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法的存在;三是引导广大民众善于利用法律化解矛盾和维护正当权益,享受懂法、守法成果,感受法治阳光,从而认同法律蕴涵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詹思琪发布于:2017-05-31 15:00:52

国贸二班 1642229 詹思琪

道德层面的高尚确是一种人们定义中“善”的极致,甚至是扭曲,追求极高的道德标准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人类意识的改变,许多从前认为是极高尚的行为如今看来都不太可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珮宜发布于:2017-05-31 15:01:30
16国贸2 1642235 赵珮宜 商鞅、韩非、申不害、慎到,都推崇法治,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阅晨发布于:2017-05-31 15:01:31

国贸2班 杨阅晨 1642242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慧雪发布于:2017-05-31 15:01:48

国贸2 胡慧雪1642223 从德与法的关系来说,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的确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因而,要建构具有高度主体性意识的法治中国,也就必须培育和践行当代中国人的德性生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孙庆琳发布于:2017-05-31 15:01:50

国贸二班 孙庆琳 1642227 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柳发布于:2017-05-31 15:01:52

国贸二  1642238  杨柳法律为道德的遵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只有当法律得以遵守,才能为道德的遵守提供一个基本的社会秩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詹思琪发布于:2017-05-31 15:01:54

国贸二班 1642229 詹思琪

人们需要有自己的道德观,而不是依赖他人的道德观改变自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文怡发布于:2017-05-31 15:02:06

国贸2班   张文怡    1642216

4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 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 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阅晨发布于:2017-05-31 15:02:11

国贸2班 杨阅晨 1642242 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朗发布于:2017-05-31 15:02:12
国贸2 陈朗 1642248 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慧雪发布于:2017-05-31 15:02:27

国贸2  胡慧雪1642223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珮宜发布于:2017-05-31 15:02:29
16国贸2 1642235 赵珮宜 因为人性的确本恶,儒家的那套说辞只能说在愚民,如果人性真的那么美好,法律手段不会出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