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短短一句民谣交错呈现幅员辽阔中国巨大的南北差异。与此同时霜降刚过暑气未消时节东南沿海八闽福地抓住萌新入学季尾巴再次掀起有关南北问题的大讨论。
横跨5500千米,穿越西北到东南的距离,命运“刚刚好”将来自大江南北莘莘学子“明明白白安排”进福建省。15000米云巅体验、横亘全国铁路网、“丢丢”作响绿皮火车,不同交通方式将沉稳黄土高原、灵动江南水乡、火热西南边陲等地域特色交相融汇。南北之争因秦岭-淮河线分隔难免存在,却在福建这方乐土上保持着微妙和谐。
下面是小编在福建各大学内针对南北差异做的小调研。
1.可能秦岭-淮河线恰好界定了南北方人民的发声方式(哈哈哈哈哈哈)。
江淮一带同学普遍音量偏小,优雅的吴侬软语可视可嗅,有如长安青葱、星雨微波,又好似一块甜丝丝的棉花糖。
北方同学讲话比较高亢,用语极简直白,尽显秦腔豪放、长白巍峨。
西南、中部地区同学地域性不明显的发音也许是群嘲福建广东仁h、f、n、l、r不分、满口台湾腔的*——如果你爱一个福建人,不妨让他读一遍“黑化肥挥发会发黑”吧。
无论哪种style,乡音都是一方水土的无形馈赠,都是在八闽大地寻找老乡的可靠密钥。
2.对福建“有毒”气候的直接反应是区别南北方人的有效途径。大胡建气候用本省人“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来概括再贴切不过。有深切体悟的外省学子也许还会补充一句“入冬成功,冷不当初”。没错,“翻脸赛翻书”气候的确让南北方的小帅哥、小美女们都有些接受无能。不过有些“原生家庭”气候也确实不太好受鸭!
北方气候以大写的“干”字著称,干到真的让人体会到做一条字面意思上的咸鱼是什么滋味。凛冽寒风搜刮人体中每一丝水汽,不仅冷,而且“无时无刻不口渴”“鼻子干到没鼻涕,嘴唇干到开裂”,就是脸也感觉有双隐形的手一直在拉扯,紧绷感前所未有。男性朋友可能会鼻血汩汩,女同胞们——据可靠说法是“换最湿润护肤品,口红用不了哑光用油润的,每晚面膜不缺席。”
南方相对应的湿配上寒潮过猛也不容小觑,没有北方那样的室内暖气,南方人总要凭借自己“一身正气”来抵御砭人肌骨的湿冷。红泥小火炉是古代延续至今的“有且仅有”。如若时运不济偶遇北风过境,出门前还是要给自己先打个“一身正气”。
但是但是!画重点!!“既来之则安之”,福建省“一个像夏天一个像冬天”的气候另一方面也鼓励同学们多准备换季过渡衣物,注意保养身体,争取成为一个精致的猪猪男/女孩!!!
3.生活习惯上的南北差异,突出体现在饮食上。大澡堂VS单人卫浴论战从北往南硝烟不断。庆幸的是习惯坦诚相待搓背谈天的北方童鞋对福建各大学宿舍内洗澡设施并没有过多不满,宿舍宜居温度在空调调节下也和谐无间。饮食上还是北说北有理南说南美味,下面摘录外省同学吐槽大会记录。
“你们那辣椒能叫辣椒吗?变态辣也不够劲啊”
“我们山西都喝稀米汤,福州的粥怎么能这么稠?”
“俺们甘肃很少吃米饭啊!!!”
百度百科上显示我国饮食结构大致呈南米北面,具体酸甜辣咸随地域而变。但是!(又到了画重点区域!!)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交通要塞,古今中外商旅行人的流连积淀了包容性极强的美食文化。
仅以福州闽侯县大学城为例,福州本地鱼丸肉燕自不必说,南瓜粥烤肉饭火候独好,西北烙饼兰州拉面剁椒鱼头重庆小面一应俱全,更不必说扎根福建各高校的网红食堂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初来乍到饮食上不习惯实属正常,但无数先例佐证,异乡人总能在入闽四年尝遍珍馐,找到满足味蕾独门大餐!
福建湿热环境下应运而生“豪华版”蛇虫鼠蚁的确不辜负微博热搜给北方人打的一剂“强心针”。但南方旁友干脆利落的砸鞋声绝对是向北方同学发射最真诚的交友讯息。婉约江南,漠漠塞北,每一种差异都为我们的相逢创造多一分的精彩,每一双灿烂的双眸都为目光交汇时多增添一份美好。
“与君初识,犹如故人归”,远行客、异乡人彼此关怀,华夏族、中国人同源同根,我们有缘相聚在闽地静听涛声海风,享受酱辣鱼肥、酒辛素鲜,那便不负芳华,无问南北,入闽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