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同时结合当前,寻找期间的规律和启示,怎样从中汲取养分,提升当的执政能力,应该说有着重要价值。
今天,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同时结合当前,寻找期间的规律和启示,怎样从中汲取养分,提升当的执政能力,应该说有着重要价值。
1、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
3、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局面的重要影响。
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启示:深刻剖析了思想僵化的各种原因和后果,认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对解放思想的含义作了科学阐述: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此,解放思想是与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广大干部群众从过去一度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有力地推动了拨乱反正的工作。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全面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此后,“伟大转折”这一历史意义被学界以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广泛使用和认可。近十年,学者们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基本达成共识,并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维度展开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意义的深度探索。学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
一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首先,思想路线由“两个凡是”转变为实事求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伟大的变革需要科学的思想作引导。“四人帮”被粉碎后,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纠正“*”的错误指导思想、方针和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思想和*个人功绩给予了科学判断和评价。其次,政治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对解决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性的基础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判断,并明确作出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科学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最后,组织路线由“文革”时期的错误方式转变为民主集中制。全会纠正了“文革”时期解决党内矛盾的错误方式,重新审查了一批我们党历史上的重大冤假错案,纠正了过去对一部分党内重要领导人功过评价的错误判断,决定健全党规党法,恢复民主集中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机制。
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转折。
1、这次全会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果断地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3、是我们党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此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