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樊除夕发布于:2018-11-22 15:13:53
高中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么认真地写过读书笔记了,看书的时候偶尔想起点什么了随手在经常记东西的本子上写写画画,也不是工工整整的句子。到了十八九岁的年纪也不免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些这样那样的想法。 以前我也只是个按部就班、普普通通的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我没有奇思妙想,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想法,只是听从安排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也不知道这条路通往哪里。高中的时候我开始变得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喜欢写一点自己想说却不敢说的东西,一本小小的本子慢慢地越写越多。那个时候第一次在书上看到柴静――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偶像。为了更了解偶像,我立即入手了她的书,《看见》,是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 扉页里写着: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在这本书里记叙了柴静那些年深刻的经历,十年前她被陈虻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和一个正常的新人一样,因为毫无经验而履遭挫败,但是她却屡败屡战,从不退缩,哪怕剪片子到半夜也一直咬牙坚持,试想一个女孩子,年纪轻轻,一腔热血的去北漂,工作不顺,工作到半夜一个人回家,和自己原本想象的毕业后风生水起的生活相差巨大,如果是我,大概早就撂摊子不干了吧。 在2003年人人惶恐的非典时期,她却毅然决然的决定去现场成为现场记者,“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一如既往,她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然而她也有被导师说“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当她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导师陈虻来找她,想让她去北京发展,她却对他说“我知道我能到达的高度”。一如既往的有自己的风格。她大学时候的辅导员说,柴静很特别,挺有名的,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文章,也总是独来独往,挺骄傲的。在她的世界里有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构建的地方。 她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出现错误之后会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她在这本书里写下的,是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这是一本记录她成长的书。 郝劲松说:“在强大的机构面前人们往往除了服从别无选择,但是我不愿意,”他说,“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二十几个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我只是讨厌屈服》 这本书教会我很多,尤其在我三观形成时期,告诉我应该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去面对这个世界。人总会想象很多美好的事情,一夜暴富,才华盖世,众星捧月......但是梦醒了,现实还是这么残酷,“看见”就要从蒙昧中醒来,去找寻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也只是尽我所能做一些对社会有正能量的事情。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尽管世界对你如此残酷,你却还是温柔以待。”做一个温柔的人,无论周围环境怎么变化,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书名《看见》 作者 柴静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与者 樊除夕201712604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