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将自己半个月以来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发布在该话题下并进行简要的讲评。(不少于100字)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主要还是要看配套措施,幼儿园资源,房价,女性生育成本需要全社会共同负担。没有鼓励配套措施,想生都不敢生,生活成本,教育成本,三个孩子,如何不伤害到女性的就业率,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说,政策放开就可以提高生育率的,因为大家不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政策不允许。破除垄断,打通上升通道,控制房价,鼓励女性生育的举措,包括就业倾斜。教育资源的平衡,幼托机构产业的补贴等等,有太多的方面需要考虑。
评论:截至5月31日16时,广州全市累计接种1313.66万剂次、1011.11万人,全市共有325.22万人完成了全程免疫。广州全城已经开始向形成群体免疫屏障迈出坚实步伐。加上全国疫苗接种也在每天以数千万剂的速度增加,总体形势是完全可控的。5月31日22时起,离开广州必须持有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广州以外的其它地区。广州所做的这一切,反应快速,应对得当,正是中国制度优势最好的写照。压力最大,广州最稳。本轮广州疫情也许无法预期会在多长时间里结束,但疫情很短时间内已经受控,不至于造成大范围扩散,这一点没有疑问,老百姓也很放心。放心的背后,是无数防控一线的工作者们一刻不敢掉以轻心的艰苦奋战,在此必须向他们深深致敬。
中国疫苗接种剂次已超5亿:累计接种量稳居全球第一
根据国家卫健委24日下午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5月2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1085.8万剂次。在安徽和辽宁新一轮局部疫情之后,中国疫苗接种明显提速。
5月19日之前的8天时间,中国累计共实现了1亿剂次的疫苗接种。之后以日均1000万剂次以上的接种速度推进至累计接种突破5亿剂次大关。
根据公开数据计算,3月27日全国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突破1亿剂次,至4月21日突破2亿,用了25天。从2亿剂次到5月7日接种超过3亿剂次用了16天,到5月16日突破4亿剂次用了9天时间,再到23日突破5亿剂次则只用了7天时间。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疫苗接种一再加速。
根据牛津大学“用数据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监测的数据,目前美国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84亿剂,接种率达到39.3%。中国在累计接种量上以绝对优势位居全球第一,但在接种率上逊色于美国、以色列、智利、阿联酋等少数国家。
一个月前的4月1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一次论坛上表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需要接种人数达到10亿人,挑战巨大。”
钟南山5月13日于广州举办的第20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上表示,“我国接种疫苗的比例较低,必须跟上形势,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争取尽快达到70%-80%的接种率。”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速度,到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中国有工作基础、也有能力完成建立群体免疫的目标,不成问题,中国疫苗的产能不会成为掣肘因素,关键在于国家的调配。
在疫苗接种上,姜庆五也认为,“中国疫苗接种的速度已经上来了,只要保持目前的速度,如期实现目标没有问题。”
中国疫苗作为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药物,为我国疫情防控事业甚至全球疫情事态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5月6日电,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结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新职业培训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鼓励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对于数字技术技能类职业,探索引入现代化手段和方式开展培训。
世卫组织已向七种新冠疫苗颁发紧急使用认证,其中两种为中国疫苗。七种疫苗包括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和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两个版本阿斯利康疫苗,美国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以及美国莫德纳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中国获准的两款疫苗分别是由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和中国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这说明了世卫组织确认中国的两种疫苗符合安全、有效和生产领域的国际标准。世卫组织对中国疫苗的认可,会对中国疫苗在全球疫苗*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将使中国疫苗的国际营销合法化,并促进多国的疫苗接种运动。
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不懈努力的成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民心心念念和必然所成的未来。无数革命先辈在百年党史下,用血泪写下为国家富强、民族解放的奋斗史,今日我们要了解“四史”,深入党史,从历史中吸取力量和知识,在回望中学习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添砖加瓦。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同一日中国接连痛失了两位院士,这是中国的不幸,也是世界的不幸,两位都在各自的领域中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得国人做到“医食”无忧。吴孟超院士在一生中救助了成千上万的病人,研发的技术使得成功率不到33%肝脏手术成功率提升到95%。而袁隆平院士的研究团队主导的杂交水稻研究项目,使得亩产水稻得到极大的提高,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脱离饥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为两位院士哀悼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能够继承他们的愿望和事业,让两位老前辈的心愿能够得以实现。
时政热点: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一明确要求,对于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人才的培养培育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栽下梧桐树,引来*。”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政策,就能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我认为关键在不是放不放开,而是愿不愿意。从前计划生育也有不少宁愿偷生、罚款、丢工作也要多生的。现在年轻人不生,不是因为没放开政策,而是因为生不起,养不活。教育、就业和房子就是压在年轻人头上的三座大山。目前结婚率上不去,离婚率高,生育率低,这并不是因为政策没放开,或者是年轻人不*情,不想要孩子,而是条件不充足。这也是为什么“全面二胎”政策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测 的原因。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注定是一个让国人泪沾衣襟的日子。
袁隆平,老百姓心中的袁爷爷,与世长辞。
他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让中国人“端牢饭碗”。“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他用一辈子去实践了这句话。
评论:他所从事的水稻育种,整天与泥土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那些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梦想就跟他一辈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梦想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论,也没有围着核心期刊打转的焦虑,有的只是一颗为民分忧的心。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也许“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我最大的感悟吧,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才是真正的国士风范。
南水北调项目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提出并开始实施了,但随着时间推移,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演变,我们的南水北调项目也随之产生了困难。他管护着我们老百姓的福祉所以随着经济发展,项目也要随之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