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 15社会工作 李昊宸 关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的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宸发布于:2017-04-13 19:37:07

第四组  15社会工作  李昊宸   关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的讨论

小组成员:李昊宸(组长)、王朕昊、钟柱、张荆京、廖文进、陈秋吉、吴上祯、陈洪发

主题简介

      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正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在潜意识中将这些理念与这座城市相关联。这是中央高瞻远瞩的殷切希望,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是一件大事,从时间标尺上衡量,其效应可能辐射未来30年甚至更久。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上海的定位,也是上海突破自身瓶颈、重构动力的根本举措。

讨论提纲:

1、可以围绕上海为什么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谈谈你的看法。

2、可以列举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有哪些依据。

3、可以列举在科技创新中,上海如何实现“新作为”。

4、可对分析上海在建设科创中心城市道路上可能遇见的问题和阻力。

讨论要求:

1、讨论时间在19:45-21:20,准时开始,不可早退。

2、有效发言次数下限为10次,每次不低于10个字,与讨论内容无关发言视为无效发言。

3、发言时间不可过于集中,讨论不可过早结束,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评论。

4、请各位同学在本话题内发言,不在本话题内的发言视为无效发言。

 

点赞 (1) 回复
6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宸发布于:2017-04-13 20:28:47

两步走:第一步在2020年前,形成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第二步到203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跻身全球重要创新城市行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张荆京发布于:2017-04-13 20:28:54

上海有着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又有着国家许多优惠政策的支持,这些都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镕奇发布于:2017-04-13 20:29:02

要推进体制融合,加快文创和科技扶持政策的共享化,智能化地集成国家层面、上海层面相关的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创新基金、认定评选等,为文创和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者获取更广泛的政策扶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峥妍发布于:2017-04-13 20:29:04
对于就业岗位集聚的区域,鼓励存量住房改造、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回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租赁住房比例。控制新增住宅用地规模,提高新增住房中小套型比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莎发布于:2017-04-13 20:29:07

推进政事、政企分离,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分类管理体制。扩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探索研究体现科研人员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玉婷发布于:2017-04-13 20:29:10
上海要切实解决创新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来上海新募集的资金额度全国最高,但在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数量、资金额度等方面均少于北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芸艳发布于:2017-04-13 20:29:11
制约因素:在创新动力方面,①社会信用缺失制约企业发展。一是产品信用危机,二是商业信用危机,三是金融信用危机。 ②海派务实文化缺乏创新因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俊男发布于:2017-04-13 20:29:12

由于在体制机制、利益分配、中介服务、金融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特别是政府干预过多,阻碍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传导机制,制约了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迸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蕾发布于:2017-04-13 20:29:21
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只有前瞻布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才能赢得主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镕奇发布于:2017-04-13 20:29:23

 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不少宏观经济指标都呈现出下滑趋势。对此,万大宁委员代表市政协经济委、经济界发言时说,上海城市经济的流量化特征已经率先显现,流量经济在客观上已经对上海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欣洋发布于:2017-04-13 20:29:26

科创中心建设,要真正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应用转化、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武志骏发布于:2017-04-13 20:29:40

综观国内外发展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国际经济竞争更加突出地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要素驱动和资源消耗支撑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科技创新,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国民经济迈向更高层次、更有质量的发展阶段。不抓住机遇,不改革创新,我们就不能前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镕奇发布于:2017-04-13 20:29:46

流量经济,是指在一个地方发生的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技术流、物流、服务数据流等体现经济动态运行过程中可计量的、可带来增值的内容。重视流量经济,是对以往重存量增长、重本地生产等传统理念的创新和转变,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时曾指出上海“要大力发展流量经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古逸莹发布于:2017-04-13 20:29:47

为建这样的创新中心,上海应该把创建科创中心作为全上海人民的目标,只有创新中心作为全上海人民的一个发展目标,才可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为此奋斗。建立一个这样的中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一系列具体的实施计划,并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建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顾彧琦发布于:2017-04-13 20:29:48

要打造上海的“人才特区”,放长远的目光,提供更大的平台来进行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海波发布于:2017-04-13 20:30:04
第二步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苑珍珍发布于:2017-04-13 20:30:04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在体制机制、利益分配、中介服务、金融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朕昊发布于:2017-04-13 20:30:08

科研和创新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但需要区别对待、差别管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镕奇发布于:2017-04-13 20:30:10

万大宁建议,上海要进一步增强流量思维,通过加快创新驱动、优化制度环境,促进流量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姜贞发布于:2017-04-13 20:30:19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在区级这个层面,要坚持‘以进促稳’,抓好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做到‘以创促稳’,主动对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倩茜发布于:2017-04-13 20:30:24
上海要培育自己的创新“引擎”企业,要改变只注重招商引资,不注重培育本土企业的发展模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武志骏发布于:2017-04-13 20:30:30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聚焦科技创新,围绕科技改变生活、推进发展、引领未来,率先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峥妍发布于:2017-04-13 20:30:34
“创新”为了经济繁荣,是支柱性、导向性的,“生态”和“人文”是支撑性的,而且是实现前者的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镕奇发布于:2017-04-13 20:30:36

  首先要优化总部经济结构,加大集聚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和全球总部,提升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机会和能力;加快制度突破,利用海内外人才为上海发展服务。其次,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吸引企业将研发、设计、技术、管理、融资、结算、营销等最具控制力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布局上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帆发布于:2017-04-13 20:30:40

现在,上海正在大力发展郊区的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苑珍珍发布于:2017-04-13 20:30:42
特别是政府干预过多,阻碍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传导机制,制约了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迸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潇予发布于:2017-04-13 20:30:47

四个层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

 

  第一,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第二,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

 

  第三,打造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

 

  第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潇予 2017-04-13 20:34:37

■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管制 ■海外人才在沪工作降门槛 ■扩大处置创新成果自主权 ■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 ■要大力吸引外资创新机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朕昊发布于:2017-04-13 20:30:57

科技创新包含了科学研究和创新两个子过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玉婷发布于:2017-04-13 20:30:58
上海也必须与本行业世界最高端的地区创建快速链接。积极发展政府或国有资本参股、外资或民资控股、市场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峥妍发布于:2017-04-13 20:31:02
科技创新中心,其核心是推动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和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