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7-04-06 22:44:36

第十一章(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教学理念与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充分认识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意义,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确立科学信仰。明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要性,加强国防意识和军队现代化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PPT课件及相关视频材料;课外讨论辅助使用易班网络。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和历史发展中的主题地位决定的。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享有者。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细枝末节上的描述,而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
三、坚持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 胜利是不可能的。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繁荣,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不仅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所在。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所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没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同时,在我国,宗教还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强调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强军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面向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和平安宁,必须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第三,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目标性要求。总的来说,就是要加快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第一,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第二,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第三,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本章小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时期统一战线仍是一个重要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课后思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4.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文献:
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江泽民:《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
教学效果分析:设计问题思考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方式。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