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18:37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是世界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重要保障,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这是两者之间一般的辩证关系。   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   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在和平的条件下,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战争对于人类和社会经济的破坏已被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更没有繁荣。   2.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世界和平的维护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也就没有世界的持久和平。首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说到底是建立在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基础上的。其次,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当今制约新的世界战争的重要因素。再次,发展还是人类社会摆脱困境的主要出路。只有通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谋求人类共同的发展,人类社会才有出路。   总而言之,这两大问题具有全球性、全局性、战略性,只有抓住它们,才能提纲挈领,带动其他矛盾得到解决。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三者不可分离,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威胁世界和平、阻碍世界共同发展的主要根源,是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因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就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2)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   (3)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并且相互交流和借鉴,进一步促进共同发展。   (4)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5)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牵涉到方方面面,但核心是南北问题。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深化,都离不开南北问题的缓解与解决。这是因为:第一,冷战结束后,东西对抗性矛盾下降、缓和,而南北矛盾却明显上升,局部战争和危机多次发生,尤其是在战略要地,超级大国急于进行战略调整,填补战略真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第二,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第三,随着全球化的进-步发展,南北矛盾和摩擦的领域进一步增多。在资本、金融、国际援助、温室气体排放、疾病控制、文化等方面都有新的矛盾。第四,发达国家,尤其是超级大国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有一系列新的表现,干涉内政甚至侵犯国家独立的行为更加直接、露骨,引发了南北关系之间的冲突,严重地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迪雅发布于:2017-05-11 19:37:35
1562115徐迪雅。显然,“和平崛起”不是说中国不会和任何国家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了。古今中外并没有出现过国家间毫无冲突的情况。中国所提的“和平崛起”显然指的是中国的崛起不会导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的国家间的冲突,如德国和日本崛起所导致的冲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淑云发布于:2017-05-11 19:38:03
1562114 吴淑云 中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的和谐世界,其理论基础当是对本国传统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对其他国家文明的宽容与尊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迪雅发布于:2017-05-11 19:38:40
1562115徐迪雅。但从长历史来看,在经济和政治较量中,最终胜利的一方往往是经济方。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是可持续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淑云发布于:2017-05-11 19:38:43
1562114 吴淑云 作为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和平崛起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需要一个良好的国内法律环境,也需要一个以和平安全为核心价值的国际法律环境,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际法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淑云发布于:2017-05-11 19:39:30
1562114 吴淑云 从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来看,所谓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就是要以文明的方式来应对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众多难题和种种挑战,在自主创新中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39:34

1562119  师杭歆  从更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看,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迪雅发布于:2017-05-11 19:39:34
1562115徐迪雅。在当今社会里,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和平的环境能够使国家更加的强大,而一个强大的国家也就可以维护和平,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的的含义和原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淑云发布于:2017-05-11 19:40:33
1562114 吴淑云 第二,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来看,所谓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就是要以文明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0:34

1562119 师杭歆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尊重并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尊重人权和人的价值,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淑云发布于:2017-05-11 19:41:00
1562114 吴淑云 第三,从我国自身的历史发展来看,中国的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就是要实现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强国梦,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1:08

1562119 师杭歆自主发展。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把国家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只有坚持自主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才能更好地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淑云发布于:2017-05-11 19:41:39
1562114 吴淑云 中国人民“强国梦”逐步实现的进程,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进程,既不能是全盘西化的过程,也不能是复活旧学占统治地位的过程,而只能是在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又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过程,是一个中华文明在自主创新中实现复兴的过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1:54

1562119  师杭歆  开放发展。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起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开放水平只会越来越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迪雅发布于:2017-05-11 19:42:05
1562115徐迪雅。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2:34

1562119  师杭歆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人民丰衣足食,把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中国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3:09

1562119 师杭歆  合作发展。国际社会始终会存在竞争和矛盾。各国应该在良性竞争中取长补短,不断寻找合作机会,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共同利益。中国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致力于通过同各国不断扩大互利合作,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协力解决关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进步的重大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3:49

1562119  师杭歆  共同发展。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只有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分享发展成果,世界和平稳定才有坚实基础和有效保障,世界各国发展才可以持续。因此,中国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自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真诚期待同世界各国并肩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5:36

1562119  师杭歆  

为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中国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救援队,为打击海盗行为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遣海军护航编队。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6:21

1562119 师杭歆 中国为应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推动形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中国同12个陆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处理同邻国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以建设性姿态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尽最大努力维护南海、东海及周边和平稳定。中国通过开展双边合作并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繁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6:51

1562119  师杭歆  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通过同世界各国长期友好相处、平等互利合作,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并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这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师杭歆发布于:2017-05-11 19:48:09

1562119  师杭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

 

经济全球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趋势。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再也承受不起世界大战,大国全面冲突对抗只会造成两败俱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29:48
1562116国外有些舆论将中国和平崛起说成是“中国威胁论”,其思想根源是西方的旧式思维。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特性决定了中国的国家价值取向有着深厚的和平传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趋向和平方式和市场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发展只能是和平崛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30:06
当中国领导人在世界论坛上郑重宣布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时,国外有很多人潜意识地将“和平崛起”等同于“中国威胁”。这种论调除了不想让中国崛起,企图阻止中国崛起外,还有思维方式的影响。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大国的兴衰》透露给人们的:大国的兴衰就是武力和强权的兴衰,就是弱肉强食的历史。保罗.肯尼迪的结论是建立在距今500年的历史事实上,这个时间段,正是西方大国崛起,活跃于世界舞台的时期。历史上这些大国的崛起,也的确是走的这样一条强权和武力征服道路。但是,难道中国的崛起非要走这样一条道路吗?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正确解读中国的和平崛起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摈弃旧的思维方式,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30:52
一、中国的历史文化特性决定了中国的国家价值取向有着深厚的和平传统。这是我们选择和平崛起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和合”,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游说春秋各国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孟子更是主张“兼爱,非攻”。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看,中国从没有主动地侵略过别的国家。在公元1405年—1433年的20多年间,中国明朝的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途经东南亚、西亚、东非等众多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船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武器装备之精良,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譬如人数,多次达到27000多人,船只一般超过260只,最大的船,吨位达1500吨级。仰仗这样的实力,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皆可武力占领,不会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但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是尊重别国的宗教和文化,赠送礼物和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或者确立一种册封和朝贡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30:57
为什么没有发生?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到,这和60年之后西方航海家远航这些地区和其他非欧洲地区的所作所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1492年,西方的航海家哥伦布的4次远航(1492—1504),达.伽马的两次远航(1497—1503),以及后来西方所谓的地理大发现时期的麦哲伦及库克等人的环球航行,所到之处,就是占领、杀戮和掠夺。为什么会如此?这其中可以探索出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有文化差异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所致。正如国际政治学专家李少军指出的那样:作为一个以文化为中轴的超大型的社会,文化特性可能比经济特性更能界定中国社会的特性,战略文化可能比力量格局对中国国际战略的选择影响更大。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所抱的最高理想,就是“天下太平”,“世界大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31:15
就儒家而言,其宗旨就是要融合全人类,以共同达到一种和平生活的境界,即以“仁”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世界主义。实现这样的世界主义,是一种内向的文化学习过程,最根本的要求是修身养性,这与西方文化的外向与扩张,甚至佐以坚船利炮,是迥然不同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31:42
由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合”精神的现实活力。“中国威胁论”的错误,错就错在仍沿用以往西方的旧式思维和国际政治学那套“一山不容二虎”的丛林法则看待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关系,不晓得“你得即我失”的旧式“零合”思维观念,如今已经让位给“互利共赢”的“非零合”竞争理念。21世纪的世界民族之林正在见证并将继续见证这样一个中国:它既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安全;既谋求实现自身富强,同时又坚持互利互惠,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既坚持本国特色,同时又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促进多元文明共同进步;既不断融入国际体系,同时又遵守公认的行为准则,不谋求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强行改变现行世界秩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32:01
在国际竞争中既注重维护本国的权益,同时又不搞损人利己,坚持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解决分歧争端。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认同这样一个共识:中国的发展壮大带来的是利多而不是损害,是和平、和谐而不是威胁与冲突。正如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曾直言:“亚洲国家不必害怕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因为中国没有对外征服的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32:17
二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趋向和平方式和市场途径。这决定于中国与世界体系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与世界体系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体系的结合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经济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历史新阶段,这样一种背景下的中国崛起道路,只能是通过和平方式和市场途径参与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以获得国际分工的重新选择和战略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不必像德日那样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别国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崛起,日益完善的国际体系和日渐成熟的国际机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实现提供了有效地保证。因此,中国制度建设的目标也只能定位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嘉彤发布于:2017-05-11 20:32:3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回顾中国近30年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就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轨迹,其中有一些是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如渐进式的改革开放、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转变、充分利用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一部分地区的发展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保持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与主要国家和地区形成共同利益等等。中国是一个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但又不同于前苏东集团的转型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又不同于在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大多数前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具有很强的抗周期能力,并且可以利用西方经济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机遇,如繁荣时期出口激增,衰退时期资金涌入等。这些条件和机遇并不是其他国家都能获得的。中国作为大国的稳定性、增长潜力、开放度和抗波动能力都是其他转型经济和发展中经济所不具备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