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B.法律主要发挥教化作用,道德主要发挥规范作用
-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D.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 C )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A.七月一日 B.十月一日 C.十二月四日 D.八月一日
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 B )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4.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 ( B )
A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D 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B )
A.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B.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C.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D.多种筹资方式并存
6.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B)
-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B. 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 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 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7.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 B )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8.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C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9.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市场、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是( A )
A、资源节约型社会 B、环境友好型社会 C、和谐社会 D、创新型社会
10.国家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制度是 ( A )
A、社会保障制度 B、按困难群众需要分配制度
C、维护社会稳定制度 D、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平均分配制度
11.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根本之策是 ( C )
A 让人民监督权力 B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C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D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 B )
A、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B、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C)
A建立人民共和国 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D.人民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
14、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
A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 B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 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D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发展
15、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 A )
A实行差额选举 B按党派分配名额 C按单位分配名额 D实行等额选举
1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B )
A 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 民主集中制原则
C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17.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是:( D )
A、前者为目的后者为手段 B、前者为基础后者为目标
C、前者为内容后者为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