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昝秀楠发布于:2017-04-27 19:42:21
含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主席部署文化工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提出 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要求,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三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文化教育工作从娃娃抓起 到了十四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强调指出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进而指出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贯穿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思想,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点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 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先进文化建设的党。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突出地强调了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先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基石。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的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事实表明,在综合国力中文化不但深深渗透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之中,而且文化自身也能形成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在这种协调发展中向前推进。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民族精神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之魂,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昝秀楠发布于:2017-04-27 20:11:47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昝秀楠发布于:2017-04-27 20:12:09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4: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四个自信”的要求,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理论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4:45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5:07
这深刻指明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高。物质硬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败;而文化软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不打自败。我们增强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是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5: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习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5:38
这深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同其他文化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是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财富。现在国家层面推进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成果,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果。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文化交往交流置于突出地位,进一步丰富人类文明色彩,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独特魅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5:52
中国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文化要发挥先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6:15
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应当坚持文化先行。这是因为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有助于夯实我国同其他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在文化传播中,文化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走出去”,关键是文化企业“走出去”。企业具有创新的功能,能够生产好的产品;企业具有营销功能,能够使产品的传播力、影响力达到最大化;企业具有赢利功能,能够创造价值,确保文化传播的持续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8: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是通过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这片广大土地上不断推进的一项伟大事业。在过去30多年中,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向前推进了这项事业,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我们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这些障碍,就难以真正开启通向未来之门。当前,我们党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克服贫富差距问题,如果不能缩小贫富差距,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大多数人,就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09:03
站在人民的立场,翻开人类历史画卷,有什么事情堪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更伟大的事业呢?有什么事情比人民群众选择的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所构筑的光明大道更有成功的保证呢?亘古未有、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十几亿人的幸福生活不是神话而是眼前活生生的现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果放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就会将十几亿中国人民引入黑暗深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10: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不断推进。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当代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保证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正确方向,才能够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进步,才能够保证人民立场的正确原则。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10:48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改革开放以来,沿着不断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不仅在经济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走对了,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11:38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文化自信,能够延续我们的精神命脉,从而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强基固本;能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能够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中国问题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13:30
一种好的社会制度,应该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福祉,推动依法治国,实现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近几十年来艰辛而有益的探索,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协商制度的完善,努力推动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通过强有力的社会政策努力实现公平正义;通过高效率的政府保障了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一系列人民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对更好社会制度的独立探索,是吸收了各国国家治理有益经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方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13:51
从“大同世界”到“理想国”,再到“乌托邦”,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对理想社会制度的差别化探索,共同构建了人类的文明宝库。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方案”是世界现代化进程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方案”不是封闭的、僵化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中国方案”对世界各国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也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日益完善、成熟、更好的“中国方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哲纶发布于:2017-04-27 21:14:4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领导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绝不能乱折腾。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坚决抵制抛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坚决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蹄疾步稳、扎扎实实地做好富裕人民、强盛国家、振兴民族的各项具体工作,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1:4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2:38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社会治理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2:59
新闻舆论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3:17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展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反映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是正面宣传的根本要义,是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坚定共同理想、凝聚奋进力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增进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和精神,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5:05
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要改进文风,创新方式,做好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在真实可靠上动脑筋,在可亲可敬上做文章,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引导广大群众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阴暗点影响;多看本质,不受表面现象迷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6:03
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6:32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6:49
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7:46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以杰发布于:2017-04-27 22:38:14
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