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生态岛”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晓萍发布于:2017-03-23 19:44:25

崇明“生态岛”

  “水清土净,空气清新”。最新统计显示,崇明的森林覆盖率已近24%,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的九成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到2000个,是大都市的百倍以上。

 ‘生态+’发展战略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生态与产业、科技、民生等的融合发展,不断充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前提条件是厚植生态优势。

  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中,明确要将崇明建设为生态岛。

 经过十多年生态岛建设,崇明已走出了“还欠账、补缺漏”的阶段,从生态建设向风景塑造转变,先做‘生态’,后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把崇明生态岛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它的绿色经济教材,向全球42个岛国推荐,理由之一就是崇明的生态岛建设是自然、经济、社会建设的综合体:以往种树光考虑森林覆盖率,如今崇明要种出一座“彩色森林公园”。增植、补植适应本地生长的具有鲜明色彩的树木,形成具有观赏功能与人林互动结构的生态景观环境。”崇明游客数量和旅游业经济收入逐年攀升,2015年崇明共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9%。

围绕打造世界级海洋装备岛的建设目标,坚持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和海洋文化“四化融合”,建设生态城镇。

  位于陈家镇的“智慧岛数据产业园”,致力于打造上海未来的“生态硅谷”和“智慧高地”,目前已有几百家企业入驻。 “生态+农业”“生态+体育”:崇明农田化肥使用强度已降至350公斤每公顷,主要农产品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42个;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在崇明参加各种骑行活动,崇明体育公园、水上运动中心等多种设施纷纷在建。

 “生态”的制度创新,探索对水、耕地、森林、滩涂等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让“生态资本”的累积和使用都能形成一本明白账。领导干部离任时,将对其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判断其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和环境风险。

金融机构将根据企业的“绿色信用”情况,对其评估放贷安全等级,“绿色信用”级别越高,能获得的金融支持就越大。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