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企业分配,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增加职业工资,保障劳动者利益,以适应人力资源稀缺、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注重节能减排,主动适应资源环境约束。
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有两个重点必须把握好:一是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二是要创新拓宽道路。
新常态具有长期性,我们应该保持平常心。我们在宏观调控上要坚持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力求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①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②要为创新拓宽道路;③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④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总之,我们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也是对社会活力的解放,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①调整经营战略,避免盲目扩张,注重提质增效,以适应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
②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适应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劳动力供给减少的新形势,实现集约化经营。
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新常态是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若干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有确定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对这一概念不能泛化和滥用,更不能在其他领域其他问题上随意贴标签。必须科学理解其内涵,精准界定其外延,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