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持新常态的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要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在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放缓了2—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摆脱过去那种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粗放型模式,转为依靠结构优化、生产率提高、开拓创新型模式。这对于习惯于旧模式的我们来说,是不得不接受的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主动进行调整。一是发展规划不宜太野心勃勃。二是改革的推进不宜太过激进。三是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效益。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机遇,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尽管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但中国面临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较有利。
通过改革,使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趋于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成员。
一是调中求进,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整来实现持久的、健康的、更长远的发展。二是改中激活,把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作为稳定持续发展的最大法宝,跟得上、改得好、改得早,促进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三是转中促好,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转方式上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保证人民生活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四是变中取胜,把新常态的变化转化为我们争取优势、抢占先机的机遇,在变化中提升河南地位,形成有利态势。
要稳得住。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确保一方平安。高度重视民生,努力让群众安居乐业、各类群体各得其所,对群众基本生活要兜住底。提升水平、提升质量、提升效能,把事情办好、办实、办快。
首先要靠能源原材料工业支撑增长的传统资源优势在减弱,但交通物流、产业集群等优势在上升。其次是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在减弱,但生产要素保障优势并没有丧失。
要在新常态下内需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但我国投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市场、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还有全球总需求不振,出口拉动减弱,但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机遇依然存在。
然后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靠数量扩张和打价格战支撑的低层次竞争模式难以为继,但我省在电子商务、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后特别要看到,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我们在高铁、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方面争取国家支持带来了很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