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对第四组问题的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4-13 18:23:33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是中央对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的新定位、新要求,是一项国家战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对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迈向全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上海要秉持开放理念,不仅要集聚高精尖的人才,更要夯实社会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基于草根的、以人为本的,自下而上的全民创新的氛围中,使得对创新追求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梦想,自主创新的意识能够遍地开花,成为上海市民的城市基因。

为了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上海市政府决定缩短居住证转办户口年限,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签证及居留办理程序,引进风投等市场专业机构参与评价人才和制定政策,允许科研人员在职或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以此实现科研人才双向流动。同时,为了妥善解决各类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确保人才“来得了、待得住”,上海还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在张江、嘉定、临港、漕河泾等重点区域打造具有独立城市功能的科创中心承载区。

这一系列优厚的条件着实吸引眼球,然而通读这些具有重大突破的人才政策,总隐隐觉得上海对外来的创新创业人才青睐有加,却忽视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照顾。如今的上海已经不能再单纯地依靠引进技术和人才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上海必须创造出自己的产品和工艺,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使千千万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开发出新的业态和形式。这些成功不仅仅是科技上的创新,而且也是一种商业和制度上的创新,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姚雨吉发布于:2017-04-13 18:27:45

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从自身出发推动科创中心城市的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7-04-13 18:29:34
首先,我们作为大学生群体,是各行各业下一代新的血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4-13 18:29:57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推动上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应是沪上高校必须直面且给出积极应对的重大时代命题。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姚媛媛 2017-04-13 18:31:07

上海应该推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浓烈的氛围!重视人才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姚媛媛 2017-04-13 18:31:42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心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0:16
青年处于创新创业的活跃期,大学生是“万众创业”的主力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4-13 18:30:23

准确判断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把握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布局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决策咨询中心……科创中心建设需要大批具有理性思维、专业知识和务实进取精神的优秀人才。对上海而言,高校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应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仅需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要创造条件和环境,有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0:35
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率只在2%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率的平均水平20%相差还很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0:51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大学营造一种创业文化很重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1:11
现在大学中创业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大学里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中,学术方面的内容居多,而关于创业的较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1:25
今后可以多邀请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来到大学开办讲座、同学生交流,让企业家的精神在青年学生的心中发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4-13 18:31:43

上海高校要敢于正视“短板”

大学理应是知识高地和人才高地,在夯实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知识基础方面,大学应该发挥核心作用。但从上海高教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教育或科研水平,我们与先进国家、地区的高校仍有不小差距。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1:51
要支持和鼓励老师和学生成立更多的创业沙龙,比如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2:07
学生和老师能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关于创业的思想和心得,并亲自动手实践创新,也是塑造创业文化的一种途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2:21
学校里也应该兴办创新工厂、车库咖啡这样的场所,让学生有创业的文化和氛围。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陈晨 2017-04-13 18:38:06

对!鼓励学生创业很重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4-13 18:32:27

海目前共有68所高等院校,其中“211工程”院校10所(含“985”院校4所),在校大学生总人数已超过50万。但从全球范围看,2009-2014年间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高校进入过世界前200名(注: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统计)。不仅如此,上海高校在国内高等教育第一梯队的位置也逐渐动摇。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近一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上海高校只有7个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不仅远低于清华(14)、北大(16)及人大(9)等北京单所高校,甚至不及江苏(13)和湖北等省(10)。此外,2013年公布的首批14家“2011协调创新中心”名单中也没有上海高校,直到第二批才榜上有名。比起这些“显性”的、用数字就可以说明的短板,来自于科研体制机制的瓶颈,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束缚了高校的手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2:51
激发更多大学生创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创业空间。实验空间就像乔布斯家的车库,是创新创业的原始空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3:07
因此,利用大学科技园提供创业空间很必要。这方面需要高校予以重视,出台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到科技园创办企业的政策和措施。这方面工作做得好,我国的大学也能够像斯坦福等国外大学那样,在大学科技园中产生很多有影响的创新企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4:41
从劳动力驱动、资本驱动、创新驱动到更进阶的生活质量驱动,城市发展的驱动方式正在经历一番轮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4-13 18:34:52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指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的城市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陈晨 2017-04-13 18:38:49

所以我们要尽量利用这些优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5:17
科创中心建设无疑需要人才——是广大大学毕业生,还是企业人员,或是科研人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5:33
在诸大建眼中,最需要的是在商业和学术之间有点跨界纵横的人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4-13 18:35:36
对全球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影响力、领导力、支配力的城市,是全球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4-13 18:35:52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是上海发展服从并服务于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4-13 18:35:57
我们有没有懂企业的科学家,有没有懂科学的企业家呢?”他表示,科学家精神其实不是写写论文、发发论文,而企业家精神也绝不是搞搞流水生产、批量生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4-13 18:36:07
在发展的新常态下,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解放和激活创新活力,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7-04-13 18:36:11
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打好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4-13 18:38:11

这首先表现在高端科研人才的引进上。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离不开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支持。而目前,很多沪上高校或多或少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不科学、人才激励机制搭配不合理、跟踪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4-13 18:38:17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转化为发展动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4-13 18:38:32
众所周知,上海是我国科技人才、科技水平、科技配套能力、科技与海外交往等实力最雄厚的地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4-13 18:38:48
中央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交给上海,是对上海的极大信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4-13 18:38:53

坦率地说,上海高校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意愿并不太高。除了评估导向之外,一方面,高校对在校师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相对不足,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不够浓厚,高校教师的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严重。另一方面,上海企业购买科研成果意愿不强,跨国公司受制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民营企业的技术和经济承接能力又不足;再次,上海尚未完全建立起科技成果转化的顺畅渠道,缺乏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经理人队伍,政府审批尚未完全退出高校技术转移市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