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对第四组问题的讨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还有哪些“瓶颈”需突破?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倩发布于:2017-04-13 18:15:49
大家抓紧时间讨论!!!快快快!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倩发布于:2017-04-13 18:17:02
截至2013年底,上海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5140家,北京有8000家,而美国硅谷的类似高新技术企业则超过1万家。德勤公司2013年公布的《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0强》中,上海仅有10家企业上榜,北京有51家,两地差距十分明显。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上海自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应立足于市场化,强调开放性、协同性和示范性。与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需进一步突破五大瓶颈性问题。 要素集聚度不够,整合效应不强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地和配置中心。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创新资源的绝对拥有量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资源的集聚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源的整合协同仍需进一步加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18:06
放眼全球,较之美国硅谷、日本筑波、英国剑桥、法国索非亚、台湾新竹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及其影响力,上海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面临着法制环境和创新氛围欠佳、促进创新的立法保障制度不到位、政府配套政策支持不够等挑战。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姚媛媛 2017-04-13 18:25:53

没错!上海距离科创中心还有很大的距离!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姚媛媛 2017-04-13 18:26:03

没错!上海距离科创中心还有很大的距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沈雨薇发布于:2017-04-13 18:18:07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已经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一项国家战略,这就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围绕国家战略谋划、部署、落实和推进各项工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沈雨薇发布于:2017-04-13 18:18:33
当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各项工作已经到了全面深化、全面落实的关键阶段,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进一步破解难题、改革攻坚,一项一项抓落实、抓推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18:37
上海创新资源集聚、生活配套完善、创业氛围浓厚的科技园区较少,全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沈雨薇发布于:2017-04-13 18:18:57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都要彻底改变。“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如果不解放思想,就干不出一片局面;如果不解放思想,各项工作就容易业务化、具体化,无法站高望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19:02
上海有待大力营建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法制软环境的内在组成部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倩发布于:2017-04-13 18:19:19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地和配置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上海自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需进一步突破若干瓶颈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沈雨薇发布于:2017-04-13 18:19:24
  杨雄强调,推进落实今年明确的有关任务,要重点关注四个问题。一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这是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中的重中之重。站位要高、视野要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点,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要硬软件并举,跳出狭隘的地域观念、部门利益、学科界限,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一流的科技成果来检验建设成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沈雨薇发布于:2017-04-13 18:19:48
二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要尽快深化落实国家授权上海的改革措施,力争突破重大瓶颈问题,力争早落地、早见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倩发布于:2017-04-13 18:19:49
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与高校“强强联手”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理想,人才缺口很大……都成为上海亟需破解的“瓶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19:58
 在激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以促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上海尚有欠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沈雨薇发布于:2017-04-13 18:20:16
三是促进创新主体特别是激发企业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要鼓励国有企业特别是上海地方国企成为科创中心建设主战场上的主力军,支持民营、外资等各类企业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四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众创空间建设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防止“一阵风”,关键要可持续、能培育出优秀企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倩发布于:2017-04-13 18:20:21
及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国有企业承担了主导作用。课题组认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其主体作用还有待获得支持和扶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0:27
上海人均土地只有0.55亩,不及全中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而开发强度已近30%。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0:43
资源能量状况决定了上海必须从依赖资源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企业特别是为数居多的中小企业必须成为申城技术创新的主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沈雨薇发布于:2017-04-13 18:20:45
4个专项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包括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科学中心组织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启动若干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初步形成开放合作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并争取率先承担国家任务、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倩发布于:2017-04-13 18:20:47
上海有众多实力很强的企业,有较多全国知名的高校科研院所是不争的事实。课题组调研后发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企业与科研院所在“强强联合”上所做努力还不够。如何形成两者的互补优势,形成有制度支撑的一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弥补“短板”?课题组认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最终必须市场来检验,因此在立法保障上有所创新十分必要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陆圣姿 2017-04-13 18:29:58

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打好基础,关键要强化功能,只争朝夕,持续推进。2020年前,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倩发布于:2017-04-13 18:21:12
上海科技中介服务不发达、不规范,也是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短板”之一。课题组指出,这与科技中介机构管理机制没有理顺直接有关。比如,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着资格认定重叠,管理政出多门,评估市场形成部门垄断和行业分割等现象。这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明确各自的职权职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1:13
我认为将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其主体作用还有待获得支持和扶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1:33
上海有众多实力很强的企业,有较多全国知名的高校科研院所是不争的事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阚红烨发布于:2017-04-13 18:21:35
高水准的科研机构数量偏少,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规模不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阚红烨发布于:2017-04-13 18:22:10
总部经济集聚度偏低。 上海离全球研发总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截至2013年底,在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有366家,其中世界500强有120多家,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但这些研发中心的研究领域并不完全体现最新理念的前沿技术,并且目前的研发中心数量仍然相对偏少,难以形成技术创新的平台经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2:11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企业与科研院所在“强强联合”上所做努力还不够。如何形成两者的互补优势,形成有制度支撑的一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弥补“短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2:57
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最终必须市场来检验,因此在立法保障上有所创新十分必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3:21
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人才缺口很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宏畅发布于:2017-04-13 18:23:34

建设科创中心城市我认为至少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 生活配套设施完善,能够吸引住人才

  2.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应用科技的消费群体多

  3. 周边工业配套完善能够支持想法、图纸转变为产品。

  4. 教育发达,科技人才充足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陆圣姿 2017-04-13 18:30:25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中央要求,把握好“五个坚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4:00
从人才数量上看,上海目前有35万左右金融从业人员,约占申城从业人员的5%,而这一比例在国际知名金融中心城市一般为10%,上海金融从业人员总量还不能满足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从人才结构看,传统金融类从业人员占比60%以上,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人才比较紧缺,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宏畅发布于:2017-04-13 18:24:45

结合上海现状进行分析,我认为如上四点上海都做得很到位,但是还是有一些细节处理的不够严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梦菲发布于:2017-04-13 18:24:53
由此,与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知名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金融人才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够优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