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英语3班——第二次易班讨论: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丽媛发布于:2017-05-12 11:48:24

注意几个问题:

    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外交。

    三、抗日战争时期及其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四、发言时请注上姓名、学号。

点赞 (0) 回复
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发布于:2017-05-12 13:30:26
1661309俞旭冬 中国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的世界战略,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等盟国的作战   毛泽东同志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各国从来都是互相支援的,世界支援了中国,中国也支援了世界。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南进战略、西进战略、结盟战略的展开,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5-12 13:30:40

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雯婷发布于:2017-05-12 13:31:04

1661312俞雯婷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各国人民相互支援、共同战斗所取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过有关国家和人民的援助,但主要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不畏强暴,独立坚持持久抗战,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研究世界主要大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和苏、美、英、法等国援助中国抗战的前后不同,有一条共同铁律,即各国均以维护自己国家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不把政治制度或意识形态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一历史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5-12 13:31:49

在9、10月间讨论中日冲突的国联会议上,英、法代表互相观望,不敢仗义执言。国民政府指望通过美国推动国联谴责日本的要求,也遭到拒绝。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冷冰冰地对中国大使王正廷说:“美国政府已经就此事强有力地公开阐明了政策,而别国政府却还在保持缄默……中国又能指望我们做些什么呢?”

  在11月的九国公约布鲁塞尔会议之前,英国首相张伯伦阐述英国立场说:“到这个会议上去谈什么经济制裁、经济压力和武力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是在这里缔造和平,而不是扩大冲突。”法国更认为,想通过召开有这么多国家参加的会议来做成什么事情,完全是徒劳。结果会议开了三周,除了空谈一些普遍原则外,毫无具体结果。

1661322 钟欣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璐佳发布于:2017-05-12 13:31:50

1661313陈璐佳

近代历史上,中国由于政治腐朽与经济衰退,无法遏止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列强一次次进攻面前败下阵来,最后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在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中,中国一步步沉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到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无足轻重,在世界事务中无力发挥作用,没有与强国平等对话的资格。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仍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弱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雯婷发布于:2017-05-12 13:31:53

1661312俞雯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主要大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已成为维护大国关系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视大国关系为“关键”。中美两国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机制取得积极成果,在朝核等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有效磋商与协调;中俄两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中欧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增加,全面合作日益深化;中日双方近年来就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致力于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不仅提高了自己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已成为主要大国借重的对象。
  中国积极推进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远亲不如近邻”。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地边界2.2万多公里,海岸线1.8万多公里,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4个。中国视周边外交为“首要”,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通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合作、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双边和区域合作,共同营造了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促进了共同繁荣。
  中国致力于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在新形势下,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增多,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追求。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000多个援助项目,已累计对49个不发达国家免除到期政府债务374笔。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成为新时期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集体对话与合作的成功尝试。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迄今为止,中国已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参加了130多个国际组织,并在军备控制、贸易投资等国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了中国的参与,许多国际热点问题呈现出积极的发展变化态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5-12 13:32:27

德国:苦心孤诣“亲华派”

  在抗战前期,中国外交的中心毫无疑问是争取外援。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之际,中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做美国的工作,尽可能争取其援助,另一方面也在努力争取其他大国的同情与支持。

  德国虽然是日本的同盟国,而且在中国向日本宣战的同时,捎带着也向德国宣战,但战前中德两国却走得很近,甚至超过了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可以说,在抗战的最初阶段,中国抗战外交最重要的战场并非中美日三角外交,也不是中苏日三角外交,竟是中德日外交。

  虽然德国是日本的最重要盟国,但在中国抗战之后的一段时期,德国却采取了中立立场,其原因除了中德传统的友好关系外,还在于德国不愿意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在华利益被日本取代。此外,德国认为日本侵华与*产国际协定的精神背道而驰,将驱使中国与苏联接近,不利于世界范围内的*产国际大战略。德国外长魏泽克在1937年7月20日给驻各国使团的指示通函中说:“本政府对远东冲突保持严格中立……中日之间的战争将使苏联政府得利,它乐于看到日本在其他地方受到牵制并因军事行动受到削弱。”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德国传统的政治精英和他们主持下的德国外交部、国防部和经济部,对日本侵华政策明确反对。德国外交部曾在给其驻日大使狄克逊的训令中明确指出:“日本欲以中国为基地对抗共产主义以履行防共协定,此举令人无法理解。我们认为,日本的做法实已违反防共协定,因为日本阻碍中国之团结统一,导致了共产主义在中国之成长与蔓延,而其最后结果将驱使中国投入苏联怀抱。日本因此不能期望获得德国的支持。”亲日派外交官狄克逊哀叹:“德国对东亚的同情,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对中日两国厚此薄彼。”

1661322钟欣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5-12 13:32:30
1661310 薛怡 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卓越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符礼晗发布于:2017-05-12 13:32:37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和空前的战争,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因素,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把日本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的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1661332符礼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璐佳发布于:2017-05-12 13:32:41

1661313陈璐佳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尽管当时的国民政府深知国联在制止日本侵略扩张方面作用有限,但也只好向国联提出控诉,希望依据国际公理孤立日本,争取到一些外交上的主动。然而,被国民政府视为国际公理的“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并非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九国公约”虽然反对任何列强对中国的独占,规定中国领土完整,但又强调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目的仍是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关系;“非战公约”规定不以战争作为解决争端或纠纷的手段,但也不可能使中国摆脱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中期,国民政府期待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但面对英、美、法等国对日的温和态度却无可奈何,在军事失利后“苦撑待变”。这些情况反映了当时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外交上的窘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安琪发布于:2017-05-12 13:32:58
1661305 薛安琪 抗战期间,中国政府通过国联会议、九国公约会议把中日冲突诉诸国际社会,争取同情和有利害关系各国的支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5-12 13:33:23

苏联:让中国拖住日本

  在抗战初期,苏联的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战的头两年,苏联是给予中国实际援助最多的国家。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看到英、美一时不会向中国提供援助,遂确定了联苏制日的战略。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次日,蒋介石对立法院长孙科和外交部长王宠惠说,如果事态扩大,演变成全面战争,“最关键的因素”是与苏联达成协议,由苏联供应军事装备,并缔结一个中苏互助条约。1937年8月两国达成互不侵犯条约。10月下旬,苏联援华的首批飞机来华,随之,苏联开始向中国供应各种军火,并为此向中国提供三次信用借款。苏联提供的军事装备许多是世界一流的,这些装备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使在日苏订立中立条约之后,中国也尽可能维持与苏联的关系,以继续获取苏联的武器装备,这种供应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才告终止。

  苏联支持中国抗战从根本上说也是出于本民族的利益。日本一直妄想“北进”侵犯苏联,苏联对日本企图了如指掌。苏联援华就是要让中国牵制日本,使日本陷在中国战场而无暇“北进”。1938年春孙科访问苏联,斯大林异乎寻常地与他作了长达六小时的谈话,斯大林坦率地说:“中国既是在打自己的仗,也是在打俄国的仗。”到了1940年下半年,日本已决心改行“南进”方针;苏联已觉察到德国即将进攻,为了消除来自东方的威胁,便开始与日本进行磋商,结果于1941年4月达成中立条约,对日本侵华默许和纵容。苏日《共同宣言》公然声称:“苏联誓当尊重‘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双方无耻地和赤裸裸地以中国领土为相互馈赠的供品。苏联暂时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威胁,并答应日本断绝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抗战之初虽然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援助,但蒋介石始终对苏联怀有疑惧,他认为“国之祸患,有隐有急——倭患急而易防,俄患隐而叵测”。他不愿也不能把苏联当作长期依靠对象,事实也证明蒋介石的担忧不无道理。因此,国民政府早在1938年年中即确定了以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

  1661322钟欣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璐佳发布于:2017-05-12 13:33:32

1661313陈璐佳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尽管当时的国民政府深知国联在制止日本侵略扩张方面作用有限,但也只好向国联提出控诉,希望依据国际公理孤立日本,争取到一些外交上的主动。然而,被国民政府视为国际公理的“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并非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九国公约”虽然反对任何列强对中国的独占,规定中国领土完整,但又强调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目的仍是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关系;“非战公约”规定不以战争作为解决争端或纠纷的手段,但也不可能使中国摆脱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中期,国民政府期待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但面对英、美、法等国对日的温和态度却无可奈何,在军事失利后“苦撑待变”。这些情况反映了当时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外交上的窘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5-12 13:34:21
1661310 薛怡 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艰苦抗战,以自己的民族觉醒表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日军的主力军,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战场。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抗战期间,美英等国主动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战时和战后,中国确立了应有的大国地位,中国正式跻身“四强”行列。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二战后期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依据联合国“大国一致”的原则,可行使否决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安琪发布于:2017-05-12 13:34:23
1661305 薛安琪 中国利用与德国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德国维持了半年多的中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5-12 13:34:34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迄今为止,中国已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参加了130多个国际组织,并在军备控制、贸易投资等国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了中国的参与,许多国际热点问题呈现出积极的发展变化态势。譬如:2007年10月举行的第六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朝鲜关闭宁边核设施并对其核设施加以“去功能化”,朝鲜半岛向无核化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661322 钟欣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符礼晗发布于:2017-05-12 13:34:58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提高、大国地位得到全面重塑,具体表现在:中国战场的突出贡献和中华民族的巨大牺牲为中国大国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转机;跻身世界“四强”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集中表现,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正式确立;国共两党都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然,中国大国地位在重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1661332符礼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5-12 13:35:05
1661310 薛怡 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一开始就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在战争形态上,它起初表现为一系列弱小国家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接连不断的局部战争,后来逐渐演变成全面战争,其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5-12 13:35:05

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已成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力量。迄今为止,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1661322钟欣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璐佳发布于:2017-05-12 13:35:24

1661313陈璐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从世界视野看,中国梦是面向世界的,中国的逐梦之旅注定与世界同行。中华文化具有“兼济天下”的世界观和情怀,中国人不会将自己的美好生活建立在其他民族的不幸之上。中国人希望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认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大家共同发展才是好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发布于:2017-05-12 13:35:30
1661309俞旭冬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就积极开展结盟外交。但除了苏联之外,美英等国对日本采取了绥靖政策,使中国得不到应有的国际援助,长期在东方孤军奋战,备尝艰辛。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中国建议中美英苏等国成立军事同盟,终于得到了美英苏的响应。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反侵略国家发表《联合国家声明》,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为二战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的结盟外交终于有了回报,中国也被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但由于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武力打败了清政府,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使中国在法理上处于不平等地位。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美英政府于1943年1月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订立平等新约,其他西方国家也起而效之,中国终于从法理上取得了与各国平等的地位。   中国与美英苏一起参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发表《关于普通安全的宣言》,宣布尽快成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了开罗宣言,宣布三国决心将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剥夺日本因殖民扩张而攫取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土,为中国战后收复失地提供了庄严的国际保证,也为战后处置日本、重建东亚新秩序提供了国际法依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确认了筹备联合国的原则,决定由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宣示了盟国对日作战到底的决心,宣布了盟国对日处置的基本原则,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上述盟国首脑会议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签署的协议和发表的公告,大多都与中国进行协商、署名后公示于世,搭建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框架,表明了中国在其中的重要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5-12 13:35:32

 中国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国将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支持完善国际贸易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中国将加强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不断增进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与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对待他国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文化交流带动世界各国间的全方位合作与发展。
  中国将同世界各国进一步加深互信、加强对话与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相尊重对方的安全利益,实现共同安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加强合作,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继续与相关地区、国家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合作解决各类安全问题,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为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以及世界的发展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1661322钟欣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俞旭冬发布于:2017-05-12 13:35:54
1661309俞旭冬 联合国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中美两国首脑讨论了有关建立未来国际组织问题,建议成立由美英苏中组成的四国机构负责联合国总机构的筹建,后被英苏认可。1944年8月17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四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联合国筹备会议,通过了建立联合国的议案,确定了联合国建立的宗旨和原则。1945年4月25日,应美英苏中四国邀请,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议,中国与美英苏一起主持制定了《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权利、义务和主要机构的职权。6月26日,举行了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中美英苏等国代表分别签字,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也在宪章上签了字。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布成立,中国正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4年到1947年,中国还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创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安琪发布于:2017-05-12 13:36:33
1661305薛安琪 中国极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使苏联从1938-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成为中国军火的主要供应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5-12 13:36:35
1661310 薛怡 抗战之初,中国政府即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国联会议和九国公约会议,把中日冲突诉诸国际社会,争取各国的同情及有利害关系各国的支持;中国利用与德国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德国维持了半年多的中立;同时中国极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使苏联从1938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成为中国军火的主要供应者;中国也努力推动美、英(尤其是美国)政策发生积极转变,反对两国对日妥协的倾向,使两国逐步确立起制日援华政策,为以后的盟国关系奠定了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璐佳发布于:2017-05-12 13:36:42

1661313陈璐佳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走得通、走得好、走得稳的道路,今后我们还将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钟欣怡发布于:2017-05-12 13:36:56

中国政府和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主要大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已成为维护大国关系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视大国关系为“关键”。中美两国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机制取得积极成果,在朝核等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有效磋商与协调;中俄两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中欧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增加,全面合作日益深化;中日双方近年来就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致力于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不仅提高了自己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已成为主要大国借重的对象。

1661322 钟欣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符礼晗发布于:2017-05-12 13:37:0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中华大地爆发的抗日战争,最终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八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八年抗战对现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格局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之表现及原因作一评析,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1661332符礼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怡发布于:2017-05-12 13:37:29
1661310 薛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在坚持抗战四年半之后,与美、英、苏一起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废除了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条约所赋予两国的在华特权,以后又与别国签订了相关条约,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崩溃;1943年10月中国代表签字于四大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奠定了未来联合国的初步基础;12月中、美、英三国的《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都将归还中国,中国人民收复失地的神圣使命、中国的领土完整得到了庄严的国际保证;1944年9、10月,中国代表参加了筹建联合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4至6月,中国与美、英、苏三大国一起发起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了长远的保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璐佳发布于:2017-05-12 13:37:55

1661313陈璐佳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从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战国(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期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了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秦的统一,不仅仅是中原地区的统一,而且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闽浙东南瓯越、闽越区,两广及南越地区都纳入中国的版图,还击退了北方匈奴对中原地区的侵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6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