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观后感

用户头像
来自武夷学院-陈昌润发布于:2018-11-30 20:00:47
怀着万分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认真看完了动人心魄的电影《钱学森》。从影片中,我不仅基本了解科学家钱学森,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任何人都应该记住:报效自己的祖国,在自己能力允许范围内,要尽量做为自己祖国的发展产生较大工作,遇到困难要不屈不饶,讲求科学,实事求是。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于美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在别人眼里,是多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然而,钱学森却把这一切看得很淡。得知他回国的消息时,加州理工学院院长、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以及杜布里奇先生都极力恳请他留下,争取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杜布里奇,曾把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问他;“你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回到尚处在农耕社会的中国,能做什么呢?中国的航空科技,可是一片空白啊。”杜布里奇所说确实有其客观性。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实是建立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上的。可是,钱学森先生深知祖国特别需要他。面对“你在哪儿种苹果吗”的诘问,他回答到:“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当我看到这里时,深深地被钱老先生所感动。 钱学森的另一句话也让我很感动:“我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报国情怀真挚,军心坚决。尽管被关了起来,他也从未动摇过。后来被释放,但仍然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久。最为可贵的是:面对美方的软硬兼施,他都从没有动摇过回国报效祖国的信念。他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钱学森回国后,更加了解了当时中国科技的落后。可以说,当时真是一穷二白,连肚子都吃不饱,更别谈基本的科研条件了。但是,钱老先生没有一味埋怨,而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他及一大批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终于在1960年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东风一号”,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爆炸成功,“两弹合一”顺利完成。在钱学森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免得为轻。他的事迹振奋人心,他的精神永不泯灭,他的品质永垂千古,他使我们感受到,爱国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一路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有余地给后面的攀登者。 在影片结尾时,钱学森和其夫人蒋英的那段对话,更让人感动。钱老先生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蒋英说:“如果你不是嫁给了我,将会成为一位著名的歌唱家。”而夫人却淡定而又坚定地回答:“在中国,可以没有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可以没有想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