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还面临颇多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矛盾的凸显、社会关系的逐渐扭曲、劳资关系的紧张、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都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改革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样一个由总体型社会转向多元社会再逐步崛起的时代,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与公益慈善的社会价值正逐步凸显,其社会效力越发的显著,正在逐步的取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与支持,其发展有利于解决中国现存的诸多社会问题。
在近几年的众多大的社会灾难救援过程中,民间公益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自发的开展支援救援灾区的工作,帮助灾后重建,弘扬了我们民族的团结,奉献的崇高精神,很大程度上引领了中国社会风气朝向好的方向转变,时刻彰显着公民公益的正能量。随着民间公益组织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部门正逐步的开放政策,促进中国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国内公益事业的发展也逐步与世界接轨。正如老师所言,中国公民社会与公益慈善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通过这门课,我收获颇多,更为具体的了解了中国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认识到了中国目前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一次由乡土社会到市场社会的转型,总体社会到多元社会的转型;通过这门课,我对于志愿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了解到了街区制到社区制转变所面临的困境,意识到了社区治理的三个主管因素——政府、企业、社区;通过这门课,我了解到了何为公民修养与公民美德,认识到了公民社会自主、多元、开放的显著社会特征,了解了公民社会的职责及其社会意义;通过这门课,我对中国NGO 的分类和属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并为它们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而折服,同时我也懂得了何为NGO跨界合作与组织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我还对中国公民社会与公益慈善的发展所面临的契机与挑战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中国公益事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小有认知。我相信,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东西,都将有助于我成为一个更好更合格的公益践行者。
这门课,一直以来都是在轻松愉悦、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中进行的,不论是老师的讲座,还是邀请嘉宾的现场分享,还是学生自发探索交流,都是非常的精彩,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既有知识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在我看来,公民社会的转变主要在于社会精神风貌的转变。在这门课的每一堂课上,我都很惊诧于同学们新颖的观点,着实佩服他们的独到见解,感觉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好多看待事物的新的思维方法。
在这门课程的众多公益小组中,我选择了劳工组(或许我的这个决定与我之前所从事的志愿活动相关吧)。通过参加的几次活动,我对社会现实了解了很多,有时我真觉得自己的对于现在中国社会的某些现象感到不满,却又是无可奈何。目前,中国的劳工权益遭受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众多的血汗工厂为谋取暴利,压榨广大劳工。然而在中国,工人法律意识淡薄,第三方公司劳务派遣制度的存在,工人对政府司法部门的不信任等众多因素的存在,使得广大劳工在权益受损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发生事故后,有时,在公司方面,劳务派遣公司就与雇佣公司之间踢皮球,相互推诿责任;在政府层面上,有的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相关问题不重视,甚至是反对管理,最终是拉远了工人与工厂和与政府部门间的距离,导致彼此的不信任,最终爆发工人罢工或游行的大事件。
为了尽可能的维护劳工权益,工人组织应增强工人的凝聚力以及反剥削的能力,可以借助新生代媒体的推助力,必要时可以采取国际协调来解决问题。
公益小组活动中,最纠结的是小组活动有时与学业课程相冲突,和组员以及督导间的沟通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最后只能是不舍的放弃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当出访工地劳工时,如何尽快消除劳工们的戒心,和他们打成一片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真实了解劳工生存现状以及能否及时帮助他们维权。虽然我参加小组活动的次数不是很多,却是真的觉得参与关注劳工的生存现状很有社会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件值得投入时间与精力的事。
这门课程的公益理念与价值,对于我们而言是终生受用的,因为我们是不会停止投身公益的步伐;这门课所教授的知识也令我们收益颇多,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极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这门课的社会价值是培养了一批积极公民,一批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和公民修养与美德的公民,我将尽力践行我所学到的知识,服务公民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