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0.01%的成功 一位名叫瑞琪尔的外籍自闭症孩子,有一天终于会叫“何老师”了,听到这个消息,何金娣就像科学家有了重大发现那样兴奋。 要让自闭症的孩子认可一个人,可谓铁树开花,往往付出了100%的努力,得到的却是0.01%的效果。自闭症孩子行为上刻板,认可一件事或一个人一般要经历排斥——不排斥——接纳——喜欢——依赖的过程,可以说解读或破译一个自闭症孩子不亚于攻克一道科学难题。 要理解何金娣的这份欣喜,可以从她对一年级儿童进行的一堂生活课教学中作一番了解。为了教8个孩子学会在家接待客人,何金娣和另外两位老师花了整整一节课时间才完成教学任务。何金娣做助教,负责维持教学秩序,协助老师施教。小客人敲门后,小主人要问:“你是谁?”回答“我是你的同学xx.”上前开门,说“请进”,然后说“请坐”,把茶杯端给小客人要说“请喝水”。时间不早了,小客人要回家了,小主人要起身送客,并说“请走好”,最后相互说“再见”。这个在常人看来是简单至极的生活场景,往往会让何金娣和老师们教得大汗淋漓。 “何老师——好”。这是10岁的脑瘫患儿梁梁对何金娣送教上门4个月所付出艰辛努力的最好回报。记得第一次送教上门,何金娣握着梁梁的左手,梁梁用右手将老师推开,不愿她触碰身体。教育训练计划一开始就受挫,惟一的办法是在开始训练前,先让梁梁接纳自己。何金娣发现梁梁喜欢别人给他做头部按摩,经半个小时的按摩,梁梁开始对何金娣表示出一些好感,一个劲儿地说:“推推”。 一个多小时的训练,梁梁感到有些疲劳。何金娣发现梁梁推手的动作少了很多,只有在感到紧张或厌倦时才出现。梁梁的注意力有所集中,训练的积极性也相应地提高了,这更坚定了何金娣的信心。 何金娣花心思在训练梁梁上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梁梁进步了,可是何金娣的左手却因劳累过度,肌肉拉伤,至今不慎一碰,仍会让她疼痛难忍。 几年来,卢湾区辅读学校的轻度弱智学生一个一个地回归主流社会,中重度患儿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原来拒绝与任何人交流的自闭症孩子也能够开口说话了。何金娣在欣喜之余,又开始为孩子们毕业后的生存之路奔走。在她的多方努力下,这些孩子有的进了高一级的初级职业学校就读,有的拿到了市劳动局颁发的四级、三级和二级“厨工”、“中式面点”上岗证书,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前不久,她头一回收下了学生送的“礼品”——一名经过学习掌握了劳动技
没有更多回复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