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学雷锋#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工业大学-蒋琳发布于:2020-03-30 22:15:16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完美统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创新性发展,使之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之所以永恒,就在于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完美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一是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舍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这种爱国情怀早就融进中国人的血脉精髓,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基因。

  雷锋时刻牢记共产党、新中国把他从旧社会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恩情,无限热爱党,无限热爱祖国。他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我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时间过去了50多年,我们现在重温雷锋事迹,重读《雷锋日记》,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党的满腔忠诚,对国家的一腔热血,对社会主义的无比热爱,让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澎湃。

  二是崇仁尚义与服务人民、大公无私相统一。“仁义”二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概念。“仁者爱人”,就是思想上时刻关心爱护别人。“义者宜也”,就是做的事都是合适的,应该的。前者强调的是思想,后者强调的是行为。推崇仁义、提倡仁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思想到行动都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整体、公与私的关系,遇事先考虑别人、先考虑整体、先考虑公益,也就是《礼记·礼运篇》中说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向往的“大同世界”。

  雷锋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关爱他人当作最大幸福,是传统尚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就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雷锋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用矢志不渝的坚守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高地,至今温暖着我们的社会,感动着我们的时代。

  三是向上向善与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相统一。善即善良,善良是富有同情心,看不得别人受苦受难,看见了就要帮助,就要尽自己所能使别人摆脱苦难。反映儒家思想的《礼记·大学》有言:“惟善以为宝”。《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性本善”。道家的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雷锋有颗善良的心,是个善良的人。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极为稀缺的年代,部队一个战士的津贴只有6元钱,但在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雷锋取出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的多年积蓄,捐出100元钱;当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时,他又将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寄给了灾区;外地探亲的大嫂迷了路,他冒着大雨送到家;大年初一,他想到这个时候应当是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最繁忙的时候,就主动到车站帮忙。他在连队是“业余修理员”,在医院是“劳动休养员”,在出差途中是“义务勤务员”,在部队驻地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说:“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困难,是最幸福的。”正是他这种彻底的、毫无保留的善心善行,使他的生命熠熠闪光,给别人带来了欢乐,也使自己享受了无比的幸福。

  四是自强不息与严格要求、力争上游相统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任何困难面前,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都不低头、不服输,坚忍不拔,埋头苦干,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优秀传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自强精神的激励下,创造出无数辉煌业绩,谱写了光耀千秋的历史篇章。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雷锋在日记中满怀豪情立下的誓言。雷锋身高只有1.54米,文化程度是小学毕业,按说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条件都不算好。但是,他在22岁的短暂生命中,却做出了那么大的成绩,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进意志。他坦然面对困难,欣然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任何困难年压倒的英雄气概,终于在革命的大熔炉中锻炼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