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非梦
作者:晁姝琪
法学院 16级2班
思明月夜,长亭短亭,何处是归程;
且安心处,丽娃河畔,此乡亦吾乡。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感谢那一条潺潺的河,那一方轻灵的院子,那一群可爱的人,渡我过18岁修行的路。一切的一切,令我若在桃源,却并非梦中。
撑一把油纸伞,独自漫步在丽娃河畔,身边行人匆匆而过,看不清行头与面容。我抬头望天,清冷的雨从阴沉的天幕坠下。上海就是这样爱下雨的吧,我私自想到。往前走,意外发现了处僻静园子,入校两周,却从不知还有这里的世外桃源。连廊从门口萦回进深处,四周种满了风玲子,浅粉色的海洋,在雨帘中依旧静默从容,仿若天地皆是过客,她自岿然不动。风拂软柳,在河面上荡起晶莹水珠,我坐在石桥上,看着那层层涟漪,品着现实里的桃源美景,品着这刚起步的大学人生…
少年心事当拂云,长风破浪,书万千经历,披黄金甲。18岁,成年季,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再一次来到风云变幻的魔都,却不再是赏着别人精彩的仰望者,而是打算书写自己辉煌的傲娇少年。而华师大,以他炙热的心暖化了这个城市陌生的冰冷,最大限度的成全了我满腔的热血抱负。入校的学导活动让我本以为焦头烂额的报道变得有条不紊,节省了我不少精力和时间;院开学典礼上我结识了诸位大神老师,倍感亲切;书海拾贝的荐书活动指引了我学术上的方向,培养了我对法学的兴趣;新生安全教育活动在“老司机”的娴熟车技中平稳到达目的地,谈笑风生里收获了许许多多的防身知识。满满的安排,满满的温暖,爱在华师,原来如此。
杨柳岸,异乡客,醉笑三万场,难诉离殇。在上海这个暮霭沉沉的阴天里,我目送父母转身离开。回校的狭长路巷上只有我一人,道旁的柳荫遮下斑驳的影,我把手机音乐开到最大,旋律摆动的欢快,仿似一切安好。回到宿舍蒙头大睡,一觉醒来暮然发现,这诺大的城市如今只剩我一人。那被藏匿多时的脆弱和忧伤潮水般铺天盖地汹涌而来,交织着每一寸的神经。我伸出双臂环住自己,尽量不让自己感到空虚。门口传来钥匙转动锁扣的声音,室友们回来了,我闭上眼睛装睡,从眼角滑落的泪水浸湿了枕头。我暗自平复了情绪,起身,若无其事地与室友交谈。我并不想他人知晓我的脆弱,也不愿与人分享痛苦。室友温柔热情,派送着超市买来的瓜子糖果。我一直以为伪装的很好,直到晚上临睡前室友看着我欲言又止的一句“其实大家都刚刚离开家,难过是正常的,慢慢就好了”我才猛然醒悟其实他们早已窥知我的心情,并且用着他们特有的方式默默的安慰着我。朋友就是能毫不费力地察觉你的脆弱,给予你肩膀,即使你装的很坚强。华师的朋友,也沾染了桃源般的世界里的淳朴。
春蚕烛火,良师益友,畅无涯学海,待彼岸花开,又是一年春好时。站在讲台,再迎一轮新生,我们的教授师者未有半分倦色,指点江山,激昂文字,郑颖老师讲解必修课程,分条缕析,指点迷津;于浩老师鼓励的发问中思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沁姐偷传修炼秘籍及老师攻略,亲切可爱;王向民教授的政治导论打开方式酷似杰克奥威尔,在批判中树立信仰,在绝望里逢见希望。求是创造,为人师表,华东师大的校训已然深刻地烙进每一位老师的骨血里,也必然从他们身上传承下去,烙进千千万万华师人的骨血里。孟宪承教授以热血才华创立了陶荣品性的大夏学堂,如今这里千千万万的师者用一分一毫的努力践行着对教育的承诺,他们的所习所讲,所作所为,滋润着这片桃源净土。
微风拂动,吹来凤尾花香,再次抬头,发现雨不知何时已止了,和暖的阳光从云层的隙中倾下,梦一般地照着这雨后的世外桃源,也照着那静静的丽娃河…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来自法学院的2016级学生姝琪。在许多人的眼里,法律人总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与理性严谨联系在一起,连我的老师都说作为一名法律人应该时刻都有着法律的思维,处处想着的都是法条;如果好巧不巧,你也是这么想我的话,那恐怕阁下要大失所望了。因为你眼前文章的作者与stereotype里的大相径庭。我喜欢美文,唐诗宋词戏曲小说都情有所属,我个人的文风也受到本土文学影响较多,不过我也很欣赏外国作品,挑一个晴朗安静的时光,窗明几净前泡一杯咖啡,捧上一本《荆棘鸟》,趁阳光正好。除了读文写文,朗诵绘画,歌曲舞蹈我都有所涉猎,至于音乐方面,我比较钟爱皇冠上的明珠——钢琴。上了大学重拾钢琴,成了一种“没有目标,不负责任”的学习,得到了一种适中的,不必背负愧疚感的自由。我爱好很多,这些爱好或许是梁文道先生口中“无用的事”,可我理想的生活就是这样,不断有新的开始,不是一目了然,而是将自己放逐于各种可能,愿以后的路可以遍地花开,山河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