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贷问题的感想

用户头像
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王洪基发布于:2018-10-24 08:57:17
、不良校园贷对青年大学生的危害 (一)校园贷的发展与不良态势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市场的崛起带动了校园贷的疯狂扩张。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消费平台的多元多样极大地刺激了青年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欲望,校园网络消费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金融360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接近3000万人,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可达4400亿元。作为主要由父母承担经济供给的青年大学生,他们自身消费能力较低,如何满足“物欲膨胀”引发的巨大消费需求呢?答案是网贷。时下,网贷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热衷的选择方式之一。2015年腾讯科技对不同区域的80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过网贷行为和愿意尝试网贷的学生比例高达71%。易观智库《2016年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也显示,有67%的大学生认同分期消费。大学生网贷消费方式的流行,使得大学校园成为各类网络贷款平台抢夺的战场,青年大学生成为其瞄准的对象。针对大学生贷款消费的校园贷新模式顺势而生、发展迅速,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校园贷机构多达80余家,56%的平台成立于2015年。然而,更多的校园网贷机构没有注册备案和资质审核,它们活跃在线上的虚拟空间和线下的“灰色地带”,数量难以估计;它们借助贴吧、QQ群、论坛、小广告等媒介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条件诱人的校园贷款(实质是高利贷),为不良校园贷乱象和悲剧埋下了隐患。从河南高校郑某因欠贷60余万元无力偿还选择跳楼轻生事件到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现象,折射出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良莠不齐的状况及校园网贷畸形发展的不良态势。 (二)不良校园贷产生的危害 青年大学生是卷入不良校园贷的核心群体,无固定收入、缺少社会经验、心理素质脆弱以及抵抗诱惑能力不足等是其共同特点。面对不良借贷平台的蓄意拉拢、蛊惑,他们极易陷入不良网贷的泥潭,遭受物质压力和精神伤害的折磨。不良校园贷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暴力催收挫伤学生身心健康。暴力催收是指网贷平台对未能按期缴还贷款的学生采取的一种以威胁、恐吓等方式催债的手段。暴力催收的表现形式有短信恐吓、电话要挟、街头暴力、张贴大字报等。这些形式干扰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产生社会恐惧心理、造成人身伤害以及人格侮辱,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极端情况下还会造成恶性事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8月 第33卷第4期李祥祥,等:大学生不良校园贷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第二,巨额偿款酿成极端家庭悲剧。不良校园贷本质上是一种高利贷,学生巨额偿款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良校园贷低利息背后的高管理费、服务费。很多网贷机构打着“零利息”“低利息”的幌子,以各种名头收取高额费用,综合借款成本高昂,甚至达到年利率36%以上。二是暴力催收致使很多借贷学生不得不投向其他借贷平台,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雪球越滚越大,坠入“无底洞”深渊。青年大学生普遍没有基本收入,最终难以偿还巨额偿款,父母被迫买单,成为无辜的“贷奴”,甚至上演家庭悲剧。河南郑某无力偿还60余万巨额贷款的纵身一跳,不仅给原本贫寒的家庭带来丧子之痛,也给其家庭带来因还贷而徒增的生存压力。 第三,隐私泄露破坏学生人际交往。为争夺校园阵地,拉拢更多的学生客源,低门槛是不良网贷平台的惯用伎俩。学生只需要提供学生证号、身份证号、本人及父母手机号、朋友手机号等就可以轻易贷到款。无抵押、全程在线操作造成网络借贷平台极易出现坏账,一旦学生违约,网贷公司便会采取“关系催收”的策略,并会公布借款学生的隐私数据,如此不仅泄露了个人隐私、侵犯学生隐私权,而且还会使逾期还贷学生的关系圈不断受到“骚扰”,使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生发不信任感,损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友谊关系。 第四,低俗宣传腐蚀大学生的思想。为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不良校园网贷平台还采取低俗宣传的营销策略。在校园墙角、厕所、灯杆上张贴各种低俗小广告:“撩妹资金,选择××贷”“‘裸条贷款”“……我们是你最稳定的取款机”。这些宣传充斥着淫秽、低俗的信息,丑化社会现实,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容易腐蚀大学生的思想,误导学生步入歧途。endprint 二、青年大学生迷陷不良校园贷的成因 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知、高智群体,理应具备研判校园贷风险的能力,却为何频坠不良网贷陷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与现代网络技术的流弊、大学生消费观的嬗变、高校治理的脆弱密不可分。 (一)互联网技术的流弊为不良校园贷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校园不良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态表现形式之一,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市场异化结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为不良校园贷蔓延提供了隐秘化的生存空间、碎片化的宣传话语以及便捷化的操作手段。具体影响如下: 第一,生存空间隐秘化。相较于传统的银行借贷业务,不良校园网贷的生存空间具有很强的隐秘性。除了现实生活中隐蔽的小广告外,鲜见校园贷的大规模的宣传广告,给人以校园贷“不存在”的虚像,而事实上,网络空间内的不良校园贷正在潜滋暗长,其线上活跃程度高且分散性强,形成一条看不见的利益链。对于“活在网络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只需在贴吧、QQ群平台搜索就可以获取大量校园网贷信息。笔者在百度贴吧上以“大学生+贷款”为关键词,搜索到帖子31万余条,以“大学生+贷”为关键词,帖子数量更多,达213万余条,获得主题5657个,在线活动会员338529位,且跟帖数量多、速度快。再以QQ平台为例,以“大学生+贷款”为关键词搜索到500人至2000人的QQ群180个,其中,参与人数达千人以上的QQ群高达48个。 第二,话语宣传碎片化。不良校园贷低调宣传的话语技术就是微语言。话语的书写简短、直接明了,甚至是“一种非线性、非顺序的书写,没有内容和意义上的联系和延伸的一种碎片化拼贴”[2],如“贝才”“小树时代”“月息1%”“最快3分钟到账”“零利息”等。这些微话语借助弹窗、贴吧、QQ群推送信息,频繁闪烁,言辞煽动,条件诱人。它们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迅速抓住浏览者的眼球,解构人们传统的缜密思维和价值判断,尤其对于热衷于高消费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其更能彰显出“微言大义”。 第三,操作技术便捷化。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为不良校园贷的便捷化操作提供了科技支撑,尤其是智能手机APP的运用,使得不良校园网贷克服时空局限,随时随地可以“*”。对于成长在网络时代的“90后”大学生而言,“手机控”“低头族”“网游侠”等成为这类群体的新特征,他们对“诺诺磅克”“雏鹰”“分期乐”“名校贷”等网贷平台深谙其道,这些网贷平台对他们而言毫无技术壁垒。以“名校贷”为例,学生只需要经过“注册验证信息—借款申请—获取额度完善资料—视频签约”四个步骤,就可以1小时内贷到最高5万元的贷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